首页 > 原创 > 正文

唱响“增收曲”,“蒜”出好“钱”景!首届青岛仁兆蒜薹美食节暨蔬菜博物馆开馆活动举行

临近五月,蒜薹陆续进入收获期,有“蒜薹之乡”美誉的平度市仁兆镇,农田里随处可见采收蒜薹的村民,他们奔波于田间,看到大半年的辛劳付出,变成一沓沓的钞票,蒜农们的心里乐开了花。4月25日、26日,仁兆镇举行的首届青岛仁兆蒜薹美食节暨仁兆蔬菜博物馆开馆活动,有效推动仁兆蒜薹品牌发展升级,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图片.png

图片.png

田间搭擂台 比赛“打”蒜薹

据了解,当地称采收蒜薹为“打蒜薹”,就是将成熟后的蒜薹从蒜苗芯部顺利抽出,而不发生中断的过程。“打蒜薹”的蒜农腰间系着一根细绳,细绳上拴着一捆约三四十厘米长的绳子,每采收一把蒜薹,便抽出细绳捆好,接着放进一旁的编织袋内。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25日上午,首届青岛仁兆蒜薹美食节“打”蒜薹(即采收蒜薹)比赛在平度市仁兆镇东沟村的大蒜基地里正式开赛,比赛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10名选手参加了激烈的比赛,吸引200多名村民前来观战。比赛现场,参加比赛的选手通过抽签编号,分为2组,8分钟内采收蒜薹的数量、品质(抽净且不伤害大蒜生长)进行评比,组织方设立裁判、评委,做到公平公正。

上午9时30分,在宣布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在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选手们用右手握住蒜薹帽,左手捏住蒜薹下部,然后两手用力往上提起即可抽出蒜薹,这样抽出的蒜薹又直又长。选手通过熟练的技术手法,一根根蒜薹被抽出,比赛场激烈而有趣。通过紧张有趣的比赛,最终来自同戈庄村徐华丽以“8分钟9.04公斤”蒜薹获得第一名,来自全镇10名选手通过前期报名选拔进入决赛,其余选手分获二三等奖, 获得活动赞助方提供的丰厚奖品。

品特色美食 赏民俗文化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烹饪协会主办、平度市仁兆镇人民政府、 平度市蔬菜流通协会、平度市仁兆镇蔬菜联合会承办。4月26日,在仁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蒜薹节开幕式上,山东省烹饪协会授予仁兆镇“山东省餐饮优质食材供应镇”称号。领导嘉宾为涉农企业颁发荣誉奖项,为25日打蒜薹比赛的得奖选手颁发获奖证书。

图片.png

图片.png

当天上午,还在仁兆蔬菜博物馆(仁兆镇东仁兆村共富路244号)举行了开馆仪式。仁兆镇蔬菜博物馆位于仁兆镇东仁兆村,占地约1260平方米。博物馆分为北区(蔬菜博物馆)、庭院(网红蔬菜墙)、南区(蔬菜展廊+直播间)。博物馆以仁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为主线,共设仁兆四季、菜香四海和初心仁兆三部分。集中展现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精华,助力提升仁兆蔬菜文化的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png

图片.png

另外,在仁兆镇华威路举行的特色美食展销活动,市民可以体验试吃平度美食和仁兆各类美食小吃,观赏体验木榼、剪纸、蓑衣等民俗表演,感受别具魅力的仁兆沽河文化。

图片.png

打响“金蒜盘” 助农稳增收

据了解,沽河岸畔,蔬菜之乡,和美仁兆,物阜民丰,仁兆蔬菜种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千百年的蕴育和积淀,去芜存菁,代代相传,“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中,仁兆蔬菜赫然在列,这是绿水青山自然的馈赠,也是仁兆人辛勤劳作换来的丰厚回报。仁兆镇是山东半岛大蒜主产区,具有悠久的大蒜种植历史,也是“蒜薹之乡”。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仁兆蒜薹收获期比国内其他地区较晚,多为白薹,以细长、翠绿、风味好、不糠心、不膨大、糖度高、耐储藏而久负盛名。

“通过举办此次蒜薹美食节,仁兆蔬菜的名气会越来越响、越来越大。我们也将始终坚持传承和发扬仁兆蔬菜文化,打好仁兆蔬菜的质量牌、品质牌和口碑牌,唱响仁兆‘沽河’蔬菜品牌。”平度市仁兆镇党委书记辛俊杰表示,下一步,仁兆镇将继续推动仁兆蔬菜产业振兴发展,加强“仁兆蒜薹”的宣传,提高仁兆蒜薹的知名度,有效联动线上、线下销售资源,增加仁兆蒜薹等蔬菜销售渠道,引导群众走合作发展道路,切实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作为该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今年仁兆镇大蒜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其中,蒜薹采收期将从四月下旬持续到五月中旬,预计总产超5万吨,助农增收近5亿元,变成名副其实的“绿金条”。

来源: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崔汝平 杨雪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