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消费 谨防这些“坑”

    更新时间:2015-09-29 22:25  

中秋节刚走,国庆节接档,小伙伴们直呼"幸福来得太突然"。七天的"黄金周"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绝好时机,吃喝玩乐一样不能少。可是,每逢此时,消费的烦恼也随之而来。那么,如何避免消费中的陷阱?且听消协人员的一声劝。

买食品看细节
  【现象】节日临近,省城的食品消费市场急速升温,肉蛋菜奶丰富着市民的“菜篮子”,可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买时只顾着关注食品的品相及价格,对于一些“细节”却常有忽略。
  前两天,市民安大妈去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了一块牛肉,拿回家后放置在了一个盘子里,两三个小时过后,她发现肉里渗出来许多水。“肉是从冰柜中拿出来的,渗点儿水也很正常。”当她拿着肉再次找到卖肉铺时,铺主对她这样说。安大妈后悔不已,当时应该多问两句,肉是否新鲜等。
  【提醒】“买入口的东西时一定要‘看细节’。”市消协相关人员说,节日临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类时更要引起注意,比如,仔细核对食品外包装等,看是否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查看食品是否标有“QS”认证标志;观察食品是否存在变质、涨包等现象;如食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引起身体不适时,要到县级以上医院开具诊断证明并保留证据,以便索赔之用。

2


逛商场多转转
  【现象】七天国庆长假,哪里人满为患?答案里“商场”肯定占有一席之地。节假日里,约上闺蜜逛街扫货不失为惬意的事。各大商超市里,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更是铺天盖地,“提前‘放假’”“全场五折”“买一赠二”等广告宣传语,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不过,市民崔女士提起假日购物时遇到的消费陷阱,不禁直呼“太受伤”。
  今年过年前,崔女士在市内某大型商场看中了一件毛呢大衣,价格为1298元,参加打六折的活动后还有80元的返券赠送,原本以为占了便宜的她,为了花返券又多花了200多元买了一条毛袜裤。可令她没想到的是,随后在另外一家商场,她却“意外”发现这件大衣的价格可以直接打五折。
  【提醒】消协人员说,每到节假日,发生在商场里的消费纠纷就会有所增加。部分商场以虚假“打折”“让利”为诱饵,引诱消费者抢购等。或是以“全场X折”“买就送”“大甩卖”等形式销售商品。其实,诱人的宣传背后往往潜藏着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消费者要理性看待促销,货比三家,不买不了解的商品,量入为出,不从众,不盲目消费。

吃大餐先咨询
  【现象】“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对于吃货们而言,在假日里大吃几顿那是“必修课”。如今,手机、网站上各类美食 APP 团购券及代金券等,极大地为吃货们节省了荷包里的银子。可是,天上不会轻易掉馅饼,部分商家平日里放送的代金券等在节假里是“使用受限”的。
  “这张代金券需要提前预约后才能使用,你看,现在用餐的人这么多,券是不能用的。”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市民张先生在消费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的确,在假期里,与亲朋好友相聚,不少消费者会通过团购网站购买 KTV 欢唱、餐饮代金券等消费券,但是,在使用时却并没想象的那么顺畅。
  【提醒】“十一黄金周”里你如果遇到此类“消费烦恼”该咋办?消协人员说,在购买商家的团购券、代金券时,一定要看清楚“使用范围”,做好必要的咨询。比如,有无使用区域的限制,消费前是否需要提前预约以及可否与其他优惠活动同时使用等。如发现宣传中含有歧义等消费内容,应尽量少选择或不选择。“为了维护您自身的合法权益,一定要保留好消费凭证等,如发生消费纠纷,请及时进行投诉。”最后,消协工作人员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