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制美食只能“微微一信”

    更新时间:2015-08-31 21:40  

   随着微信的兴起,各种代购、卖化妆品几乎占据了朋友圈,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等是朋友圈中的热卖产品,形成独特的“朋友圈经济”,而最近,自制美食也成为朋友圈的“常客”。 “私房秘制料”加上各种诱人的照片,自制美食受到不少吃货的欢迎。然而在“微信美食”日渐火爆的背后,存在不少卫生安全隐患问题,建议广大朋友圈消费者提高警惕。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高静文 

 

1


现象“晒”出来的商机 
    和大部分女生一样,在市南上班的白领王女士很爱吃甜点,平时常去各种甜点蛋糕店。一次她的朋友圈好友转发了一位朋友自制蛋糕的销售链接,“打开链接看了看,里面基本都是她平时做的一些甜点,例如巧克力麦芬、抹茶蛋糕,还有我最爱的马卡龙,价格也比蛋糕店便宜很多。 ”兴奋的王女士立刻添加好友,并购买了几次甜点。据她说,味道和店里差不多,有些甜点味道甚至“比店里还要好。 ” 
    “相比之下,蛋糕啊甜点什么的算比较早期的朋友圈美食了。 ”美食达人李琳的朋友圈也常常被自制美食刷屏,虽然没买过,但她一直很关注这类信息。根据她的总结,大约两年前朋友圈就有一些打广告的烘焙小店,销售的商品以一些外形漂亮、受年轻女性欢迎的小甜点为主,从去年开始,自制美食的品种增加了一些,特别是鸭脖、鸭舌等卤制品和麻辣小龙虾等菜品开始增多,受众人群也从年轻女性扩大到年轻人群体。 
原因 朋友间的信任与传播 
    “比起饭店的美食,我们更愿意相信朋友圈里熟人制作的食品。 ”王女士觉得,自制甜点放的添加剂少,味道好,也更健康。据了解,市民对健康、美味、安全饮食的追求是微信“私房美食”走红的原因。 
    今年27岁的陈妍是个吃货,喜欢四处寻找美食。自从她品尝了一些微信 “私房美食”后,就成了这些美食的铁杆粉丝。 “一到夏天,我就爱吃小龙虾,但是我又不能吃辣的。木木给我推荐的这个‘私家炒厨’,就能根据我的口味烹饪。 ”木木的朋友小卓坦言,“就算价格比饭店的稍高点儿,我也愿意购买。 ” 
    除了信任外,朋友之间的互相传播也对网购美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李琳告诉记者,“微美食”的首批顾客,通常是店主的朋友,他们吃过之后,在微博、微信转发、推荐,图文并茂地口口相传,才造就了一些网络“私房美食”生意的火爆。 

2


分析 监管空白安全有隐患 
    然而朋友圈的自制美食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自制食品的新鲜度也很难保证。曾有外地新闻指出,一位市民在微友“指尖旋律”处订了一份韩国风味的麻辣牛板筋“私房美食”,吃后腹泻,联系“指尖旋律”后被告知很正常,是因为太辣所致。王雅莉为此想向消协等部门投诉,却又不知微信消费在不在投诉范围。 
    对此消协工作人员表示,市民通过微信进行消费,如果对方有真实的公司名称、具体地址,维权相对就比较顺利一些,如果只是个人,单纯是朋友间的买卖,那就属于私人交易,无法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食品与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介绍,我国对于食品销售的管控严格,除了申请营业执照外,还需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需要到工商部门填写《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住所、营业场所承诺书》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 “微信朋友圈自制的食品没有通过职能部门的检验,它的制作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它的制作工艺是不是安全卫生,这些都无法保证。即使自制的美食符合所有的卫生安全标准,如果配送上达不到标准,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如高温天气,如果不是冷链物流,自制食品很容易在运送过程中变质。 ” 
    此外,由于朋友圈的私密性和隐秘性,这方面的监管会有一定困难,执法人员在执法处理中很难找到相关证据。而一旦这些食品出了问题,维权也会相当麻烦。专家建议,朋友圈售卖的一些食品质量难保,维权困难,应谨慎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