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大众日报4-5版刊发《齐鲁乡村筑振兴大道 千里沃野绘诗画田园》,总结五年耕耘不辍、五度春华秋实,山东乡村振兴不断取得的新成效,其中图解山东乡村振兴10种经验做法,收录了大场镇创办“同富田园”合作社,以农地托管改革助推大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模式。
报纸版面
报道详情
齐鲁乡村筑振兴大道 千里沃野绘诗画田园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营楼村,村党支部通过“减垄增田”“归并置换”,如今全村只有“一块地”,3160亩土地全部由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托管的模式,村民承包地面积和所有权不变,每年每亩可获得700斤小麦或折合成相应价格的收入,还能腾出空来外出打工,赚取工资收入。”营楼村党委书记赵记茂介绍,村里统一托管土地,由于减少了垄沟、生产路、闲置地等无效面积,农田面积扩充了10%左右,扩充农田收益由村集体获取,每年可增加收入50多万元。改革让营楼村村民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也点燃了乡村快速发展的引擎。
关于“同富田园”合作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大场镇通过创办同富田园土地合作社,全域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增收”的问题,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一是“资源整合”放大平台。合作社整合吸纳全镇93家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土地托管服务主体,集聚300余名农机手、2800余台农用机械,形成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和技术,搭建土地托管服务平台。
二是“规模整合”专业经营。村集体先“预流转”农户土地,再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耕地征收补偿费仍归农户所有;同时,合作社通过“减垄增田”“归并置换”等方式推进土地整合,农田面积扩充10%左右,较大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该做法与中央一号文件中,“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这一要求不谋而合。
三是“服务整合”管家托管。目前全镇已整合4.8万亩土地,实行供种、耕作、施肥、收获“四统一”全程托管服务或“订单式”环节托管服务。以营楼村委托全程托管的3160亩土地为例,村民可获得每亩700斤小麦或时令小麦价格的收入,实现旱涝保收;村集体通过土地整合可增收50多万元;合作社通过政策补贴、规模化作业,带动作物亩均节本增收300元以上;通过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在破解耕地撂荒问题的同时,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品质,更多实现了农民有保障、集体有收益、合作社有利润、国家粮食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