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疫”之名的六种新骗局

来源:  日期:2022-11-15 10:29:00    更新时间:2022-11-15 14:25  

在当前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却以“疫”之名,借机敛财。很多套路令人猝不及防,关于这些疫情期间的诈骗套路,你不能不知道!

01

你是“密切接触者”,请配合“流调”

诈骗分子冒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是新冠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或流调信息异常,要求配合核查。随后通过转接假冒的“公安部门”电话,以“核实身份”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账号、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进而骗取财产。

近期,为准确排查密切接触者、次要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有效控制疫情,确实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群众开展流调工作。

但流调人员表明身份后, 不会询问财产、索要验证码等与疫情防控不相关的问题,需要核实内容只有以下这几种:

01

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

02

健康状况:

包括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核酸检测情况;

03

近期行程:

包括14天内具体行程、交通工具、接触过谁(与谁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

其他对疫情防控有用的信息。

下面,警方给你支招,教你如何分辨“流调”骗局

警方提醒

流调人员不会询问你的银行卡账户、银行流水,更不会要求你向对方账户转账。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也没有“安全账户”,也绝不会通过电话、聊天软件等形式核查资金、发送个人证件、逮捕令等图片或信息。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02

你的快递被检测出呈“阳性”

现在正是“双十一”大促时期,大量快递因疫情原因运输较慢。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的快递检测出新冠阳性,已被销毁,但可以申请理赔。要求添加“客服”好友后,发送虚假“官方网站”,诱导填写个人支付信息,盗走资金。还可能会以支付信用不足、理赔渠道未开通、赔款无法到账等为由,诱导贷款,将钱转至诈骗分子账户,骗取钱款。

警方提醒

如果接到商家称产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损坏的理赔电话和短信,请提高警惕,应通过官方渠道咨询官方客服核实情况,不要随意点击链接,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03

冒充熟人感染新冠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联系方式,随后伪装成受害人身边的亲属,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谎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现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缴纳所谓的“住院费”“治疗费”“医疗费”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诈骗分子这是利用受害人关心则乱的心理实施诈骗。当受害人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时,一定保持警惕,要核实清楚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04

领取居家隔离补贴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政务人员”或者“社区人员”,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形式,声称根据国家政策发放居家隔离补贴,需要受害人点击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进行登记领取。诈骗分子通过“钓鱼网站”获取受害人信息,从而盗取受害人钱财。

警方提醒

政府和职能部门不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联系您,更不会要求提供个人或银行等详细信息。

请勿点击电子邮件或短信中与资金补贴有关的链接(即钓鱼网站),更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若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并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05

“代购”、“团购”生活、防疫物资

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口罩等物品成为紧俏物资,诈骗分子通过扫描小区业主张贴在小区的二维码进入该小区业主微信群,随后将个人微信昵称和头像修改为附近商铺采购人员,冒用采购人员身份发布相关生活物资等售卖信息,并将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发到群内。同时,为获得更大收益,还谎称必须团购多件才能发货,小区居民便将购买物资的钱款纷纷转入该二维码账户。诈骗分子收款后便退群失联。

警方提醒

购买生活、防疫物资应通过正规平台购买,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仔细甄别网络卖家留下的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做到信息详实,核实准确。

06

“快速核酸检测结果”诈骗

有的居民着急做核酸检测,怕麻烦、不愿意排队,盲目相信有核酸检测的“快速通道”。诈骗分子冒充检测机构人员,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社交媒体等发布“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等信息,欺骗群众付款购买“检测服务”,随后就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

核酸结果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这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诈骗分子的骗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