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受尽酷刑不屈服!解放青岛前夕,拥军“姐妹”群体贡献了巾帼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在青岛郊区农村,涌现出了一批拥军支前的女英雄,她们做军鞋、缝军衣、抬担架、运伤员,为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贡献了巾帼力量。在青岛解放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5月30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走访烈属,并录制了口述历史,努力还原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故事。

孙瑞兰烈士

誓死保住8万斤粮食

“孙瑞兰是我的二姑,她牺牲时我还没有出生。听我大伯和父亲讲,二姑是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被敌人残忍杀害的。”5月30日,莱西市姜山镇前保驾山一村村书记孙江元对“为烈士寻亲”专班工作人员说。

侄子孙江元讲述孙瑞兰烈士的英雄事迹。

姜山镇党校就建在孙瑞兰烈士的老家,在党校院子里安放着孙瑞兰烈士雕像,展厅内还有烈士事迹介绍,当地画家把孙瑞兰烈士的英雄事迹绘制成了连环画,供后人参观纪念。

孙江元说,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大批市民前来祭奠孙瑞兰烈士,“每年的清明、春节,我们都会来祭奠二姑,她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后人,我们要把二姑的精神发扬光大。”

“孙瑞兰是我的二姐,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是大姐拉扯我长大的。”今年84岁的孙同日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往事,眼泪止不住,他擦了一把眼角。“我3岁前,家里上有父母、姐姐,下有妹妹和3个弟弟,日子过得艰难。1945年秋,莱西解放,二姐担任村妇救会会长。因为工作出色,成为‘模范村长’‘模范妇救会会长’。在二姐的劝说下,我大哥、侄子和村里的20多名青年都入伍参军了。”孙同日说。

1947年9月,国民党军纠集兵力,向胶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逃到青岛、即墨敌占区的地主恶霸组成还乡团尾随国民党军窜回莱西。孙瑞兰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埋藏好8万斤粮食,然后带领群众转移。她在9月12日早晨转移到相距5里路的胡家泊村未婚夫家隐蔽。由于叛徒告密,孙瑞兰被还乡团抓住了。10月2日那天,匪徒把孙瑞兰和另外7名革命干部、群众拖到坟前。“匪徒对我二姐实施酷刑,并最终把她杀害。当时,我二姐年仅22岁。二姐到死都没有透露半点党的秘密,为党和村民保住了8万斤粮食。”说到此处,孙同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使劲地揉起眼睛……

“二姑牺牲后,村里的红色火焰并没有熄灭,后来,不少青年人踏上了参军的道路,沿着我二姑的足迹继续前进。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一定会传承好英烈精神,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孙江元说,在莱西市、姜山镇的支持下,前保驾山一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成为附近有名的红色村庄、幸福村庄。

解文卿烈士

宁死不屈被活活烧死

“当年,我们村的女英雄解文卿就是被敌人绑在这棵侧柏树下,后来被押到另外一处院子活活烧死的。”莱西水集镇义潭店村老村书记解作福说。

解文卿烈士就义的地方,如今变成了解文卿烈士就义纪念馆,成为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莱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都有数千人前来瞻仰参观。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瞻仰解文卿烈士就义纪念馆。

解文卿烈士就义纪念馆院子里,竖立着她的半身塑像,当年的侧柏树依然还在,高大的树干直插云霄,似乎在诉说着英雄的无尽传奇。

“论起辈分来,解文卿是我的堂姑奶奶,她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原先她很内向,因为家里很穷,日子很苦,自从莱西解放后,她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爱笑起来。”86岁的解作福讲述了解文卿烈士的事迹。

解文卿出生于1929年,1940年春,她的父亲被逼到水沟头(今水集镇)给日军修碉堡,惨遭毒打,含恨死去。不久,母亲也因病去世,两个哥哥均已分开居住,解文卿挑起了家庭重担,同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1945年,解文卿担任村里青年妇女队队长,1947年2月入党。在解放掖县战役中,她冒着倾盆大雨,往返数十里,连续3次接运伤员。由于在支前工作中成绩突出,她受到胶东军区表彰,并获“支前模范”称号,在马仁区评功会上被评为二等功。

1947年秋,国民党军进攻胶东解放区,地主恶霸分子组成还乡团尾随国民党回乡。其他村干部带领群众转移,解文卿仍在村里坚持工作。敌人离村只有10多公里时,她才到展格庄未婚夫家隐蔽。“被敌人抓住后,解文卿被押解到这里,这里原先是解家祠堂。敌人当时逼问她关于党组织的情况,解文卿一个字都不说。面对敌人的毒打,解文卿昏死过去。醒过来,敌人用绳子绑住她的头发,吊到梁上,在她脚下点起麦秸,从早上一直折磨到下午,最后活活将她烧死。”解作福痛心地说。

王秀珍烈士

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

拥军支前的女英雄,在胶州也有两位,她们分别是王秀珍、孙芝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分别讲述了她们的红色事迹。

王秀珍出生于1926年,13岁时为家庭生计进厂做工。由于工作出色,1945年,19岁的王秀珍光荣入党。1946年,王秀珍一家搬到即墨县移风区官庄村定居,之后,王秀珍担任该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在支前方面,王秀珍担起了更重的担子,她组织姐妹们起早贪黑赶做军鞋、军衣、军被,推石磨石碾制备军粮,还亲自带领支前民工把军鞋、粮食等军需品送到部队,官庄村的支前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不久,王秀珍被调到区委工作,工作更加繁忙,在十几个村发动群众,开展组织建设、土改运动和支前行动。

1947年9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根据上级指示,区委和地方武装转移,王秀珍不顾个人安危,继续留在当地,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初冬的一天,王秀珍和沟西村小学教师刘进一起同民兵队队长王德臣商讨工作,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和还乡团的突袭,不幸被捕。

敌人当晚押着王秀珍到南村,进行严刑逼供。敌人开始用皮带、木棍毒打她,往她伤口上撒盐,王秀珍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没有从她口中得到一丝机密。几天后,穷凶极恶的敌人把王秀珍押到南村后河滩上,用铡刀将她杀害,当时她才21岁。

孙芝兰烈士

从讨饭女到革命者

1926年出生的孙芝兰,童年丧父,家庭极度贫困,以讨饭度日。1940年,中共胶县县委书记李奎生在河荣庄一带秘密工作,把孙芝兰家作为重要联络点。

孙芝兰出身极度穷苦,由于没有土地,缺乏生活来源,为了生存,她沦为众多讨饭者的一员。最底层的生活经历,使孙芝兰的革命愿望格外强烈,她参加革命工作后,逐渐将讨饭作为一种斗争手段,即便后来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她仍然经常外出以讨饭为掩护,为党的地下工作人员送信、望风、传递情报。在孙芝兰的全力帮助下,县委正常开展工作,组织得以迅速发展。

在艰苦岁月里,孙芝兰和中共胶县县委成员李效周结成伴侣。解放战争期间,李效周随军南下,不久孙芝兰生下一个儿子。她白天忙着看护伤员,晚上背着儿子走门串户发动群众站岗、放哨、做军鞋。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妇女积极参加参军、支前工作,一批青壮年农民入伍参军。她还将粮食、被服等送到部队,并组织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支援前线,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治。

1946年后期,前线战争胶着,敌人穷凶极恶地实施报复,孙芝兰不幸被国民党还乡团逮捕。敌人严刑逼供,她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一字不吐,凶残的敌人气急败坏,把孙芝兰和她年仅两岁的儿子及她的妹妹一起活埋。孙芝兰牺牲时年仅20岁。(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刘朋朋 刘建军)

责任编辑:岳文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