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守护城中村,青岛警察一直在路上

一份份手绘图 守护城中村

刘化升是“城中村”中韩社区的片警 他“绘图作战”破解社区顽疾

在都市高楼之间,偶尔能看到一大片高矮不同的平房,里面有蜿蜒的胡同、拥挤的店铺、来往的车辆、行色匆匆的打工者……这些元素构成了与现代都市风格迥然不同的另一幅画面,它就是“城中村”。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一抹藏蓝色的身影,他们就是“城中村”的社区民警,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片警。面对流动人口多、店铺安全隐患多、邻里纠纷多这“三大难题”,城中村的片警们是如何破题的呢?破题后,他们又是怎样用智慧和汗水来守护着一方百姓呢?

今年是崂山区的“突破提升年”,崂山区将全力推进张村河片区文张、张村、枯桃、中韩4个社区和金家岭街道王家村拆迁,实现村改“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近日,记者走进这4个“城中村”,探访了4位片警的“警察故事”。

走访手绘“作战地图”

对刘化升来说,社区就是自己的“战场”。“24年的从军经历让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侦察好地形。2016年第一次巡逻中韩社区,我就是这样做的。尽管社区里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但是房子是固定的,只要画出房屋的分布图,就可以以静制动。”刘化升说。

刘化升带队在中韩社区巡逻。

刘化升带着辅警走访了社区的各个角落,反复核实每一处院落、每一个出租格子间、每一间店铺、每一条胡同。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手绘了一份中韩社区分布图,这就是他的“作战地图”。记者看到,这张分布图上,中韩社区的道路、房屋、店铺、单位、河流等信息标注得十分清晰。

有了“作战地图”后,刘化升又开启了第二步,以房屋为单位,全面摸清流动人员的情况。他带着辅警一头扎进中韩社区,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店铺,调查房屋居住、租赁情况以及人员信息。

刚开始,一些租房客面对刘化升的调查有些抵触,不肯多说。一次不行,刘化升就多去几次;白天租客不在家,他就下班后再去。上门调查时,他始终面带微笑,看到年纪比自己大的,就叫一声“老哥”,遇到年纪比自己小的,就喊一声“老弟”。刘化升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摸清了中韩社区的人员信息。

“中韩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我负责区域内的人员管理、租房管理、治安防范、九小场所消防隐患等,这些事情繁琐、细小、复杂,只有主动靠前,脑勤、手勤、腿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化升说,经过持续的调查走访,他对中韩社区589处出租房屋全部编了号,对租客的相关信息全部建立档案。在排查中,他先后加入社区微信群20多个,共检查九小场所500多处,排除安全隐患10多处。一次次的步巡,让刘化升变成了中韩社区的“活地图”。

多方守护社区平安

刘化升的“作战地图”在社区民警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一次,接到案件协查通报后,刘化升迅速向部分房东查询近期的租客信息,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借助“作战地图”,只花了3个小时就锁定了两名刚刚潜逃至辖区一出租屋内的犯罪嫌疑人,协助外地刑警迅速抓获了涉嫌杀人的嫌疑人梁某、王某。两人被抓后交代,案发后,他们四处躲藏,没想到,刚到崂山就被抓获了。

去年7月,67岁的江苏人沈先生和女儿来到崂山区,寻找失联6年多的儿子沈某泉。借助“作战地图”,刘化升联系了一些房东,很快找到了沈某泉。“沈某泉不愿意认父亲和姐姐。我劝了他3个小时,他终于解开了心结,父子相认。沈先生含泪要给我跪下,被我一把拦下来。6年来这样的场景不时发生,我心里也很受触动。”刘化升说。

疫情防控的3年,对“城中村”来说,是非常紧张、艰难的3年。“去年年初辖区第一次封控,近两万名务工人员被封控在老旧的平房区域,小商店的生活物资瞬间被买光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我主动向派出所党支部写了疫情防控请战书,申请进入疫情封控区。党支部同意了我的申请,成立了疫情防控突击队。随后,我带领突击队及时稳控,协调街道,迅速应对,稳定了封控区内务工人员的情绪。”

笔记上写着同一句话

“以前觉得这里人杂、难管,有些担心,晚上经常睡不好。后来,我越干越起劲,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刘化升告诉早报记者,在这片“城中村”中,房租便宜、物价低廉、交通便利,还有改造后的务工市场,承载省内外打工者的梦想。

刘化升正在写工作笔记。

在刘化升的办公桌上,摞着10本软皮工作笔记,这是他从2016年开始在中韩社区当片警以来积累下的,每一本工作笔记的扉页上都写着一句话:“您的平安,我的职责!您的满意,我的追求!”这是刘化升的座右铭,也是对居民们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个承诺,他用脚步去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热心去服务每一个居民和企业。

打开刘化升的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很多人名、身份证号和电话。这些都是刘化升走访时遇到的困难群众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些求助事项,刘化升特意进行了标注,除了详细记录事情经过外,事后他还要点评一下,作为对当天工作的“复盘”。刘化升说,这是他24年部队生涯养成的习惯,每日事每日毕,每日事必要总结、反思。

刘化升(右)走访社区居民。

“通过走访,我发现除了常住人口外,中韩社区的流动人口主要有三大类:到城市打工的寻梦人、不愿在老家生活的人、躲避债务等问题的人。尽管不少打工者过着清苦而单调的生活,但他们普遍朴实、乐观,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支撑他们外出打工的理由有很多,但家人永远是他们前行的力量。”刘化升深有感触地说。

6年“送”出2000多元

每次巡逻时,刘化升身上总要带一些零钱,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悄悄地塞给对方一点钱。6年来,他已经悄悄“送”出去2000多元。在辖区巡逻时,遇到桥洞和即将拆迁的老屋,总会多瞅几眼。“有些人收入不稳定,舍不得租房或者没钱租房,就会住在这些地方凑合。”刘化升说,寒潮来临,他特别关注这些特殊人群。

就这样,居民们记住了这位热心、热情的片警,很多打工者愿意跟他分享自己的苦与乐。

2021年1月4日,刘化升路过中韩街一处破旧的平房时,62岁的张某拦下了他:“您是不是刘警官?”“是啊!”刘化升正觉得奇怪时,张某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不断致谢:“刘警官,是您救了我!”原来,张某和丈夫老李从临沂老家来青岛打工多年。3年前,张某被车撞伤住院治疗,不仅医疗费花去10多万元,还一直无法下地走动。两年前,刘化升在走访中了解到夫妻俩的困难。刘化升查询规定后发现,两人如果按照在城市居住满两年的政策报销医疗费,能提高不少比例。但两人的居住证丢失了,导致无法享受这一政策利好。刘化升回到派出所后,立刻联系办理居住证的同事查找资料,为张某夫妻出具了证明,让他们顺利报销了医疗费用。“我听丈夫说,有个好人刘警官一直在热心帮我们。多亏您,不然这日子真没法过了……”张某告诉刘化升,自己现在康复良好,已经可以干一些家务活了。

老兵转业当上片警

1月18日,腊月廿七,记者在中韩派出所见到了55岁的片警刘化升。虽然双鬓略有斑白,但是刘化升的腰板挺直、目光坚毅,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退役军人的特有气质,还有人民警察的沉稳、干练和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我是莒南人,二大爷是一名老兵,小时候我经常听他的参军故事。受他的影响,我高中毕业后,18岁就报名参军了。”刘化升说,参军后他来到青岛,在部队荣立过三次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还获得过部队技术比武第一名。从军24年后,刘化升2010年转业,成为崂山公安分局中韩派出所的一名人民警察。

刘化升先后当过社区民警和110民警。2016年初,崂山公安分局增设了3个派出所,重新调整中韩派出所的辖区范围和人员配置。中韩派出所领导考虑再三,专门找到工作踏实、朴实厚道的刘化升,希望由他来负责辖区内人员情况最为复杂的“心腹”之地——中韩社区。

刘化升说,对于中韩社区的情况他早有耳闻。中韩社区位于株洲路、海尔路交叉路口,是距离崂山主城区最近、保留崂山县老村落、尚未被拆迁的4个“城中村”之一。社区里有1500多户、3000多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8倍,是崂山区流动人口最多的社区,更是中韩派出所辖区中唯一的“城中村”。2020年以来因为疫情原因,中韩社区流动人口有所下降,即便如此,该片区流动人口数还在1万名以上。这里人口流动大且快,很多房屋是半年甚至一两个月的短租房,大部分邻里之间互不相识、早出晚归,有些人住的还是被前租户转租过N次的房子;社区里人员复杂,纠纷多,经常因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有时还会打架甚至斗殴;社区里很多出租屋的门窗等设施比较老旧,小偷小摸发案率高, 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很多人一提到这个片区就头痛。”刘化升说。

尽管如此,当领导找到他时,刘化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警察,也要听从指挥,再大的困难我也会努力去克服。”刘化升这样表态。

2016年4月,刘化升第一次走上中韩社区的岗位,发现眼前的情况远比他耳闻的还要复杂:在自发形成的社区商业街上,小饭店、网吧、小旅馆等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众多打工者来来往往,信号灯形同虚设;株洲路边的“马路市场”上,只要有车辆停下,在路边靠活的人就会“呼啦”一下子围上去,根本不顾路上急驰的车辆……

当时,刘化升所负责的中韩社区平均每天发生警情10多起,约占中韩派出所警情的八成。第一天上班,刘化升带着辅警社区里步巡了3个小时,重点查看了十字大街、路边市场、小饭店、小旅馆。巡逻结束后,刘化升找到了破解之道。

/ 延伸 /

一份特殊的关爱

今年春节前夕,刘化升比以前更忙碌了。“今年春节情况有些特殊,疫情防控政策变了,务工人员可以放心回家过年了,大家却有喜有忧。务工顺利的,早早返回家乡,准备过年了;滞留中韩社区的,基本都是遇到问题或务工不顺利的人,他们更需要温暖。”

正月初一,早报记者跟随刘化升一起到中韩社区巡防。“老李、老张,过年好。今年春节不回去了?”看到一些务工人员,刘化升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在一些出租房里,刘化升除了给留青过年的务工者送上节日祝福,还送去了香肠、水果等物品,并且留下自己的联系卡,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自己。

“逢年过节,我们会主动询问一些滞留人员是否需要帮助。6年来,我先后帮助20多名务工者返回家乡。”刘化升说。

2021年6月8日,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中韩村83号房的房东向刘化升求助,他发现出租屋里的一名单身老人行为可疑。“我立即前去调查,经过沟通,得知这位姓王的老人已经到了喉癌晚期,在青岛没有亲人。老人提出想见见远在西安的侄女。我联系了老人的侄女,对方刚生完孩子。经过多次沟通,一个月后,老人的侄女来青岛把他接到了西安。上周我电话回访得知,老人去年6月在侄女家中病逝了。”

中韩社区有一些外来人员因多年在外不回家,不仅没有家人的联系方式,有时甚至个人身份信息都不全,一旦出事,连个能帮忙的亲人朋友都没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刘化升都会启动多方资源、想尽一切办法查找线索,联系其家人,帮忙处理善后工作和相关手续。6年来,他处理了近百起这样的事,先后多次收到家属的感谢信和锦旗。

去年11月1日,刘化升给一名在中韩社区广场猝死的甘肃籍男子办理手续时发现,他身上只剩下两元钱。在跟他的家属沟通后得知,该男子因为跟老母亲闹矛盾,卖了老家的房子后四处打工,即使没挣到钱,也不愿意回家。刘化升得知男子母亲是当地困难户之后,便主动帮忙跑手续,帮其免除疫情隔离期间的相关费用。

“每次处理这样的事情,对我内心的触动都很大。我会把这些故事讲给那些不愿意回家的务工者听,希望他们能够想明白,有家才有生活的希望,亲情永远不能割舍……”刘化升说。

6年来,在刘化升的努力下,中韩社区的警情大大下降,如今已不到中韩派出所警情的三成。

聊起新年的心愿,刘化升说,在新的一年里,首先要把社区治安管理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更加积极主动帮助务工人员,特别是为遇到困难的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在分局、所里的指导下,我想创建一个更加平安和谐的‘城中村’,让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得更好。”(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韩云龙)

一张张小卡片 织就安全网

民警在“城中村”推行警民联系卡 方便居民遇诈骗等第一时间报警

崂山公安分局在辖区全面推行警民联系卡做法,片警们把警民联系卡送到居民家、九小场所,实现精准服务。这些小卡片成为警民联系的纽带,织成一张治安防范的安全网。

巡查社区每天走上万步

辽阳东路治安派出所的片警王宗林也是一位退役军人,1989年他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从军期间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2012年,他转业到了中韩派出所。2016年,崂山公安分局增设辽阳东路派出所,他来到辽阳东路派出所,负责董家下庄的治安管理、人员管理、场所消防管理等工作。2020年,王宗林的管区调整为“城中村”枯桃社区和青岛国际创新园片区。

“跟其他‘城中村’不同,枯桃社区是百年花乡,社区1000余户常住人口,九成以上从事花卉种植、园林绿化产业,此外还有流动人口7000多名。社区里个体户比较多,居民比较富裕,是崂山区有名的‘亿元村’。而与枯桃一路之隔的青岛国际创新园里企业比较多,人员也不少,我的管区成为反电信诈骗的重点区域。”王宗林说。

除了上门给居民、经营业户发放警民联系卡外,王宗林还经常现场教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借助社区的一些活动讲解反诈知识。“我还加入了社区的五六个微信群,把一些相关警示案例编成简短文字发到群里,提醒大家防范注意。”

王宗林告诉记者,枯桃社区除了花卉交易中心外,还有将军山景区,社区也有不少九小场所,情况相对复杂,需要片警靠前一步、主动出击。自从他当上片警后,每个工作日都要在管区内巡查,每天要走上万步。“朋友圈里,我的微信步数基本上每天都排在前几位。”王宗林说。

执勤中的王宗林。

王宗林带着辅警、社区治安志愿者,行走在枯桃社区各条村庄小道上,有时候还要去一些偏僻的地方巡查。对于发现的临时建筑,他除了要联系综合执法部门外,还要入内查看消防安全隐患。“‘城中村’的九小场所管理是一大难题,往往存在着乱拉乱接电线、用火用气不规范等情况,千巡万巡都不为过,必须一一上门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抵御灾害能力。”王宗林说。

在社区里巡查,也是片警刘晓东的工作日常。他是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中韩派出所的民警,负责的王家村社区也是崂山区剩余的4个“城中村”之一。

“每天基本上到派出所报到后,就要进社区走访、巡查。片警的职责就是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社区,用自己的付出帮助辖区群众和单位。”刘晓东说。

进门头件事先查煤气罐

“老李,过年好!我来看看你们家的煤气罐。”在张村社区,辽阳东路派出所的片警高善海走进一家小饭店的后厨,直奔煤气罐而去。他掂量着灶前软管对店主说:“这根管子有些长了,年后换根新的吧。”“好的,老高。店里今天就打烊了,我明天回老家去。年后这里要拆迁了,还不知道这个饭店能不能继续干。”店主答道。“安全不是小事,只要干一天,就不能大意。年后我还会再来看的。”临走前,高善海嘱咐店主。

“在我们社区,大家都知道民警老高,他专门管我们社区,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他总是笑呵呵的。”外出散步的社区居民老王和高善海打招呼后,这样对记者说。

在社区内自发形成的商业街上,记者注意到每一个店铺上都贴着高善海的警民联系卡,上面有高善海的个人电话,还有派出所的电话。

高善海也是退役军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整个家族的骄傲。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高中毕业后报名参了军,“我是在济南当的兵,2005年还参加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并且荣立三等功。2010年,我转业到北宅派出所,2016年调到辽阳东路派出所。”

“原先我负责张村、文张、南张、郑张等4个‘城中村’,总人口有3000多户。张村有个自发形成的市场,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开了370多个店铺,其中四成是饭店,店内的煤气罐达到数百个。2019年,有一名厨师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煤气罐爆燃,当事人当场被轰出3米远,所幸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害。”高善海说,后来随着城市更新提速,现在他只负责张村、文张两个“城中村”,“虽然管辖区域变小了,但是工作量一点都不少。”

高善海告诉记者,前些年,新利路的一处仓库因为电线老化漏电,引燃仓库里的塑料泡沫,值班人员不懂灭火知识,竟然用水灭火,使得火势更大。后来幸亏抢救及时,没有波及更大区域。“这些教训就在眼前,每次到九小场所,除了检查煤气罐、灶前软管,我还要查看里面的灭火器、线路布局等,并且教工作人员怎么使用灭火器,怎么注意用电用气。”高善海说。

“小卡片”帮忙追回20万元

“我女儿是单位的会计,今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是疾控中心的人,让她去隔离。我女儿开车外出之前,给她母亲发了一条信息,说不方便回电话,让家里人不要给她打电话。现在人联系不上了……”去年11月11日,崂山区枯桃社区居民李先生拨通了王宗林的电话,紧急报警。

原来,李先生在慌张无措之际看到了社区里张贴的警民联系卡,赶紧拨通了卡片上的电话,联系了王宗林。辽阳东路派出所中队长刘慧生和民警王宗林见到李先生,听了他的叙述后,立刻意识到其女儿李女士是遇到了新型诈骗,该类诈骗团伙冒充疾控中心,获取受害人信任后让其下载软件并进行转账,以骗取钱财。

经过分析,民警认为该类诈骗犯罪需要让受骗者下载手机软件,并进行一系列转账操作,李女士需要长时间停车操作手机。由此判断,李女士驾车应该没走远。崂山警方迅速组织警力,兵分多路,带着李女士的男友和家人分头沿周边道路查找。经过半个小时的查找,最终在松岭路一处银行门口发现了李女士的车辆。民警敲车窗时,李女士正在车上拿着手机操作,差一点就完成20万元转账了。

“要是李先生晚一步联系我们,或者是我们晚到5分钟的话,这20万元很可能就追不回来了。”王宗林告诉记者。去年11月15日一大早,李先生专程来到辽阳东路派出所,送来一面写着“雷霆出击 反诈神速”的锦旗及感谢信。

/ 延伸 /

堵住邮件漏洞

保住企业货款

一张“作战地图”让片警刘化升迅速掌握了“城中村”的房屋信息,而一张张警民联系卡让片警们拉近了与辖区居民企业的距离。

今年1月11日,青岛国际创新园一家外贸公司通过警民联系卡联系了王宗林。公司工作人员称,该公司和国外一家公司签订了协议,并给对方发了货,却迟迟收不到上百万元的货款。

由于警方第一时间接到报案并立案侦查,及时发现了电子邮件中账号信息被人篡改的情况,成功为受骗企业保住了货款。

“我们辖区既有‘城中村’,也有高科技产业园,还有一些高校,根据往年情况来看,电信诈骗的发案率较高,其中大学生被‘虚假刷单’诈骗的较多。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反诈宣传,还走进社区、企业、高校发放警民联系卡,播放防诈骗微电影,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告诫大家不要上当受骗。”王宗林说。

崂山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遭遇电信诈骗,一定记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提供给警方有效、健全的报警信息,警方就可凭这些信息运用新平台止付机制,对嫌疑人的银行账户实施紧急止付,最大程度保护受害人被骗的资金安全。(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韩云龙)

一次次聊家常 成为贴心人

片警高善海13年如一日 用热心细心真心服务赢得居民和企业的赞扬

一张张“警民联系卡”让片警们与居民更加熟络起来,一次次聊家常让片警成为“城中村”居民的“贴心人”。崂山公安分局的片警们用热心、细心、真心服务居民,赢得了广大居民和辖区企业的赞扬。

这个片警爱跟居民聊家常

大年三十,又轮到55岁的片警高善海值班,一大早,他带着辅警在辖区内巡查,除了及时查看九小场所的安全问题外,还给一些熟络的居民拜年。

高善海检查小饭店的灶前软管。

“逢年过节,都是我们警察比较忙碌的时刻,但是看到辖区内的居民可以团团圆圆地过节,这比什么都值得。”行走在文张社区的大街上,看到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高善海也体会到浓浓的年味。到了晚上,他再次外出巡逻,及时劝阻一些在街头燃放烟花爆竹的居民,一直忙到了晚上10点多。

高善海目前负责张村社区和文张社区两个“城中村”的人员、治安、场所管理等工作。“这两个社区面积不算太大,常住人口不多,但流动人口比较多,平常一些纠纷需要我们及时上门调解处置。”

提起处理纠纷,高善海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做法,那就是跟居民聊家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看到街头有大爷大妈晒太阳,他就上前跟他们一起聊天,询问最近社区里发生了哪些新鲜事。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也会搭把手,这位平易近人的“老片警”很快就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敬。“‘片警’管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对于当事人来说并不小,一旦化解不了,就成为大事。”高善海说,他当片警已经有13个年头了,谈起自己的工作,高善海介绍,他很喜欢在基层工作,每天可以面对居民,为他们化解身边难题。

四登家门调解租房纠纷

高善海讲了一个事例:枣庄租房客小陈原本租张村社区一对70多岁夫妇的房子,当时签订的合同是租赁两年,每个月租金是300元钱,押金是600元。到了2020年下半年,小陈的爷爷去世,急需小陈回家办理后事。当小陈向房东提出想要退600元押金时,房东认为房屋租赁期只有1年4个月,并未到期,因此不愿意退还押金。小陈就找到了高善海,请求帮助调解。

片警高善海在社区走访。

看似一件很平常的纠纷,却让高善海处理起来一波三折。“第一次我去调解,房东干脆就不照面。第二次,我把双方叫在一起,结果各说各的理,没有调解成功。第三次,我把租客叫到了房东家,让双方各退一步,房东说,半道不租房子,再往外租房子,需要一段时间。租客说,自己是要回家处理后事,确实需要这笔钱。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还是没有谈成。第四次,我去房东家,看到房东家正在卸煤球,我就上前帮着卸,来来回回卸了500多斤煤球,房东夫妇一看我来帮着卸煤球,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趁热打铁和他们说,小陈其实是回家处理后事,并不是故意不履行租房协议,最后,这对老年夫妇做出了让步,退还给小陈600元押金。”

处理这个纠纷,高善海前后四登家门,花了5天时间。虽然次数有点多,但是对于高善海来说,却是收获满满。“其实,崂山人都比较明理,把事情讲清楚了,他们都会理解。”高善海说,只不过需要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处理。

聊家常抓住两名在逃犯

不要小看了聊家常,正是因为跟“城中村”的居民打成了一片,很多热心居民变成了片警的“耳朵”和“眼睛”,一起帮着片警守护着社区的安全。

2019年,有一名外地盗窃嫌疑人在城阳、崂山等地作案。后来,他来到了张村一家小旅馆暂住。高善海在跟一些居民聊天时,有热心居民反映,原先在社区盗窃的男子又回来了。高善海迅速上报给辽阳东路派出所,当天就把正在睡觉的嫌疑人抓获。

高善海还讲了一个案例。前些年,他得到线索,有两名在逃犯返回了张村社区暂住处,他和同事立即前去调查。刚进社区,见到有不少居民正在晒太阳、聊天,高善海就走过去跟他们打招呼,借机询问两名在逃犯的情况。热心居民很快就反映了两人的情况,他们刚回到社区没多久,应该都在家中。高善海随即和同事展开搜寻行动,并将两人先后抓获。抓捕其中一名在逃犯时,因其孩子在家,高善海并未当场对其采取措施,而是讲出了“去派出所协调办理事情”的理由,该男子“默契”地跟民警出了门,后到辽阳东路派出所接受处理。

“这名男子交友不慎,因为无知触犯了法律,最后被判了一年半。”高善海说。一年半后,该名男子出狱。高善海再次上门,询问对方的打算。“经过沟通,我了解男子很想找份工作,但是因为有前科,虽然去过不少单位求职,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全家人正为此事发愁。”高善海当场给男子鼓劲,并且表示,自己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一家人。在高善海的帮助下,男子最终找到了一份固定工作。上班当天,还是高善海开车送他去单位的。“你遇到了一位好警察,多亏了他的举荐,让我们认识了你,一起加油,好好工作,别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该公司的负责人说。“男子当场就哭了,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走弯路了。”高善海说,在那一刻,他深切感受到警察工作的荣耀与责任。

用真情去帮助每一个人

“片警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只要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高善海说,他经常在凌晨一两点钟被电话叫醒。2019年接近年关时,张村社区有位60多岁的老人上楼时突然摔倒,不幸去世。半夜里,死者家属打来电话,需要办理死亡证明。高善海迅速赶到现场,除了办理死亡证明外,还帮着一起料理后事,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之后,他又在社区里巡逻。

早报记者了解到,最让崂山公安这4名片警自豪的,不光是用脚步和汗水去丈量“城中村”的每一寸土地,更多的是与这里的居民和企业打交道,用智慧和真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可以过得更好。

大年三十,夜色阑珊,万家灯火正热闹,高善海这才想起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辖区的居民每次看到高善海,他总是笑呵呵的,其实他的身体并不好,先后做了切除肠息肉和囊肿的手术,但是他康复之后就第一时间投入工作,第一时间到社区他放心不下的地方去看看。

“新年新气象,我盼望着辖区更加平安和谐,我所管辖的社区即将迎来拆迁,我将继续坚守工作岗位,为社区拆迁保驾护航。”高善海说。

/ 记者手记 /

守护“城中村”

一直在路上

从清晨到深夜,他们行走在“城中村”的大街小巷,用藏蓝书写忠诚,用奉献描绘担当。“城中村”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他们就是“城中村”的守护者,用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书写新时代的“警察故事”。

他们是平凡的片警,是众人口中的“老刘”“老高”“老王”,他们用邻家大哥的微笑化解一个个纠纷;他们是不平凡的片警,是居民眼中的“好汉”,关键时刻冲上前,用人民警察的敢拼、敢干、敢闯精神,在千钧一发之际,为居民守护一方平安。

他们说,居民的嘱托、赞扬,就是最好的礼物;他们说,居民的平安、幸福,就是最美的乐章。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点滴小事,用心为民,最终汇成城市大爱。他们说,愿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使命担当,愿用平凡的力量守护万家灯火……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韩云龙 车璐)

责任编辑:程雪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