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房产 > 正文

17个项目集中签约!青岛轨道交通:冲击5000亿元产业集群

青岛轨道交通:冲击5000亿元产业集群

《推进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一核两园”布局产业集群

中车成型科技有限公司、无线经济科创园等17个轨道交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交汇了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是青岛实现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的重点产业发力点。

22日上午,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在城阳区星河湾酒店举行。大会由市工信局、城阳区政府、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以“轨行挚远智启新途”为主题,为“十四五”期间我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会上,市工信局对《推进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进行解读,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和即墨国际陆港管委对各自功能区进行招商推介,青岛地铁集团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就更好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了发言。中车成型科技有限公司、无线经济科创园、轨道交通和汽车减震器设计制造等17个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进行现场集中签约。

10

轨道交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当天,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协调推进专题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研究通过了专委会议事规则、示范区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思路。

全市轨道交通产业相关市直部门、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及部分轨道交通产业重点企业和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副市长耿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定制产业发展“全景图”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都市交通的发展方向。青岛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摇篮”和“高地”,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已超过260家,规上企业超过110家。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体系完善,已经构筑起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国创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3个国字号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国创中心是全国首个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3月,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7月,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也在青岛下线。面向未来,青岛把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努力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一。

基于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青岛提出了“龙头引领、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园区集聚、平台赋能”的发展思路。按照车辆装备制造带动“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运维服务”协同发展、横向拓宽、纵向拉长的思路,精准制定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全景图”。

根据《工作方案》,产业集群将以提升整车研发制造能力、谋划布局新材料产业、提升本地配套率发展零部件产业、突破发展高速磁浮产业、做大维保服务产业、加大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和产业建设、发展机电设备和基建工程装备产业及加速产业融合等八个方面为重点任务,同时对实施路径进行设计,以实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愿景。

按照目标要求,着眼近期发展,到2025年,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500亿元,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着眼远期发展,到2035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力争达到2500亿元,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

“一核两园”集群式布局

“一核两园”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式的空间布局架构。“一核”即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两园”包括中车四方智汇港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产业园、青岛(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工作方案》指出,市级层面原则上不再鼓励和支持在上述园区之外布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是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承载区,也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重要支撑板块。会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毕建国在招商推介中表示,作为青岛市首批功能区改革试点区,示范区实现了与城阳区深层次、全方位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享受城阳区各项通用政策,充分享受与城阳区融合发展红利。城阳区和示范区还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1条惠企扶持政策,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人才招引、金融创新、试点示范等五个方面实施激励。对青岛市以外市场主体在政策执行期内新入驻轨交示范区的企业,部分条款可按政策上限提高10%执行。”得益于基础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示范区近两年来签约引进内外资重大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587亿元。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地铁创新产业园、中钛国创钛合金装备产业园、国创中心双创园、费斯托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

“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15年,示范区将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目标愿景,打造全球高铁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双龙头”标注产业高度

产业集群再升级,必须依托于核心企业的引领带动。以产业制造核心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和场景应用核心企业青岛地铁集团为优势,“双龙头”正成为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最显著的特征。

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建刚表示,今年9月,青岛地铁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7条线139公里。预计“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完成地铁建设投资1000亿元、TOD开发带动投资1000亿元。千亿级的场景和订单是地铁最顶级的资源,青岛地铁将立足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研发一流的技术,把“青岛技术、青岛制造”推向全国;进一步拓展“资本运作”赛道,实现与多领域企业的多元化合作;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培育和扶持本土企业。为此,他提出,“支持本土企业创新成果和科研项目落地;鼓励尚不具备条件的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形成联合体,在实践中学习进步,参与青岛地铁建设,加快新技术、新专利研发,快速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外地企业来青投资、在青兴业。”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根植青岛121年,2020年经营业绩迈上400亿元台阶。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学华表示,“在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主机企业的竞争,核心之一是供应链的竞争,‘主机企业+供应链’强,则在交付、质量、成本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说,正基于此,公司坚定不移地把打造强而有力、共生共荣的供应链作为战略选择。“十三五”期间,公司自身对青岛本地贡献产值近2000亿元,扩展青岛本地供应商73家,本地供应商达到235家,本地配套率提升到40%以上,年均配套额100亿元以上。从“十四五”期间线路规划来看,轨道交通装备仍存在刚性需求。公司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着力构建“龙头带动、配套协同、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打造高端轨道交通产业开放合作平台,吸引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入驻青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王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