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19天、3千海里、3大海区 他们跨越半个中国接英雄舰来青

青岛新闻网5月20日讯(记者 丁淑华 通讯员 李晓敏)“我们是昭通舰的姊妹舰,来送别作战多年的亲密战友,并为你们护送三海里……”4月26日下午,在距青岛1500多海里的三亚港口,正在执行昭通舰拖航任务的“青港拖29”轮高频电话中传来这样的对话,像进行了某种交接仪式,“青港拖29”轮船长杨世森明白,此次并非是一次平常的拖航作业,更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信赖,他们必须将这艘退役的英雄舰完好无损地接到青岛。

历时19天、航行3千海里、跨越南海东海黄海三大海区,途中遭遇暴雨大浪浓雾、避开渔船和渔网区域……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21名船员一艘拖轮圆满完成海军退役昭通号导弹护卫舰拖带任务,顺利抵青,创造了单船最远拖带新纪录。5月18日,昭通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亮相青岛银海码头。

集合精兵强将,船员刚结束任务再启航

4月初,“青港拖29”轮船长杨世森带着弟兄们结束了长达半年的江苏如东海上风电作业任务返回青岛,船员中有三人安排了休假计划,打算借此机会弥补与家人半年的空缺,返程路上这些船员不知道,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正在等着他们。

昭通舰舷号555,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某型导弹护卫舰,1987年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2021年4月退役,经山东省政府报中央军委批准,移交青岛市,停靠在青岛银海旅游集团码头用于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

青岛市组织多次会议研究昭通舰接收、拖带等相关工作,山东港口青岛港按照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部署要求,多次专题研究,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等相关部门深入协调对接,结合港口实际及昭通舰接收工作要求等专题研究,确保圆满完成昭通舰拖带任务。

面对这一意义重大、无比光荣的任务,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多方考虑各种因素,反复商定方案,统筹港口生产等,协调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派出一艘拖轮完成拖带任务。为保证拖带任务顺利完成,在接到相关指令后,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高度重视,决定派出由船长杨世森带领的马力4000匹、船员具有丰富出海作业经验的“青港拖29”轮执行拖带任务,并从公司范围内挑选朱海涛、邓荣阳2名经验丰富的金牌船长增添“战力”,确保圆满完成公司首次单船连续拖带航程最长作业。

4月11日,刚刚返回青岛的“青港拖29”轮接到任务后迅速投入到备航作业中。“青港拖29”轮船长杨世森告诉记者,有的船员家在外地,盼望“探亲机会”已久;有的船员家近在咫尺,却选择“过家门而不入”,大家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拖航方案制定、油水补给、上物料、船舶保养、设备检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每个人都紧张而细致地做准备。“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做足了准备,一定要顺利完成任务,而且要漂亮高标准完成,展现出轮驳‘海上野战军’的风采!”邓荣阳说。

工作中的“青港拖29”拖轮。

跨过半个中国,头顶烈日规定时限内设百斤拖链

对于拖轮上的船员而言,漂在海上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尽管如此,此次拖带任务,仍然可以称之为倍加“吃苦”的19天,更是令人感动的19天。4月24日,抵达三亚的第一天就遇上了2米高的涌浪,大家顶着船体摇晃带来的作业困难,迅速投入到插接“龙须缆”等准备工作中。

一切准备就绪,“青港拖29”轮顺利进港并靠近码头,拖带首先需要在舰船上布设拖链,按照计划,昭通舰需要在3小时之内离开码头,为了尽快保质保量做好拖链布设工作,除了一名船员守在“青港拖29”轮上,其他船员在船长杨世森带领下全部到昭通舰甲板上参与布设。直径40毫米、长8米、重三四百斤的拖链,全靠人工布设,从上午10时一直到下午1时,大家顾不上吃午饭,一鼓作气完成作业,确保昭通舰按时离港。

此时的三亚,烈日当头,中午气温达到了30多度,高温高湿高辐射的环境下,大家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从甲板下来时,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晒得通红。离开码头后,紧接着便遭遇了大风,船整整晃了三天,愣是让常年海上“漂”的船员们出现了或轻或重的晕船症状,但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此次作业的共21名船员,其中5名守在昭通舰上,16名在“青港拖29”轮上,原本睡眠质量不佳的二副姜坤,连续9天值守最难捱的零时至凌晨4时,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但没有埋怨过一句。

“青港拖29”轮船长杨世森。

为确保安全,朱海涛与邓荣阳两位老船长轮流值守下半夜,杨世森船长亲自带一个班,走班结束也坚持不下驾驶台,为安全航行增一份保障;负责机舱巡检的船员尽职尽责,需要更换的“滤网”总是干干净净,连续五天高速运转的发电机没有出现一丝故障;昭通舰上的船员4小时巡查一次,用脚步丈量110多米长的军舰,及时补救磨损拖缆……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都选择咬牙挺过。“大家都很辛苦,如果一个人倒下,就需要别人分担,顺利完成任务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完成。”姜坤说。

遭遇暴雨大浪浓雾,他们说:护送英雄舰,吃苦不要紧

19天的任务并不只是艰辛,还时时要面对恶劣天气的考验。此次拖带任务单船从青岛到三亚,再由三亚拖带昭通舰到青岛,来回共航行3100海里(相当于5700多公里),跨越南海、东海、黄海三大海区,并经过台湾海峡,期间经过渔网区域等,一路上困难重重。

海上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各类气象过程给拖带带来巨大挑战:在海南岛东部,首先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暴雨,后又在东海北部经历大风大浪,其中大约有持续12个小时的3至4米大浪,船舶横摇20多度;行至黄海中部经历大雾天气,能见度仅有五六十米,站在拖轮上都看不见后面拖带的军舰……由于全体船员对军舰情况不熟,为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整个拖带过程要尽量避免抛锚,面对一次又一次气象过程,三位船长根据国内外多个气象网站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并结合多年航行经验随时调整航行方案,在多个气象过程的夹缝中前行。

“天气好转就抓住机会快速航行,预测到大风过境便要降低船速,从而保证船舶始终处在可控环境里。”朱海涛说。面对暴雨、大风、海雾等恶劣环境,他们以一艘拖轮为堡垒,用多年经验、专业知识、高超技术以及沉稳与勇气战风斗浪。

涌浪翻滚的海面上,“青港拖29”全体船员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出海经验保证英雄舰不受损。

昭通舰上一处处细节,体现着一路上船员们对昭通舰的呵护:“龙须缆”连接铁链的一端固定了一根八股缆,这是预防“龙须缆”落到船头锚头甚至勒进锚爪;昭通舰缆桩周围铺上了毛毡,这是为了避免拖带过程中,重重的链环会对昭通舰“面貌”造成破坏;船员手中的应急预案细致入微,是防止拖带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状况……几天前还充满了“陌生感”,几天后已经可以对昭通舰细数一二,变化的背后是大家对昭通舰的用心。

英雄舰昭通舰抵达青岛。

5月5日上午10时,历经19天努力,“青港拖29”轮拖带着昭通舰顺利抵达预定交付地点——麦岛湾海域,按照计划,21名船员可以下船休整了,但19天的护送与陪伴让大家与军舰结下了深厚感情。“我们还是一起护送到码头再撤吧。”船员们向对接人提出。随后经过一个半小时努力,大家协助昭通舰停靠预定码头,顺利完成任务。一片赤诚的呵护,不仅是船员们一直以来高标准作业、高质量服务的“惯性”,还流露着内心深处对昭通舰的敬意。“34年的军旅生涯中,昭通舰守护了海疆,立下了军功,能够在它退役后发挥新作用时护送,感觉十分荣幸,唯有以最周全的准备向它致敬。”朱海涛说。

【记者手记】

轮船长杨世森在任务总结中记录了19天航行途中的一些日常:因天气停航时,老船长组织船员们在船舱里上专业课,让他感觉回到了大学时代;返程路上,受到沿途青港兄弟船的照应,他再次感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的强大……通过采访记者也感受到,这个队伍严谨且活泼,炙热且冷静,山东港口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一代代轮驳人中继承发扬。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