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云州黄花分外“香”

核心提示: 你喜欢下馆子饕餮还是自己在家DIY美食,你想要的全部都有。

凌晨4点,天还乌黑乌黑的,山西大同市云州区志海黄花专业合作社监事杨旗就穿着雨鞋打着灯,来到黄花地里。现在正是黄花收获的季节,为确保品质,他要带着村民们连夜采摘黄花,赶在黄花绽放之前全部摘完。“采摘季,大伙儿都是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在地里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杨旗说,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这小小的黄花,实打实是当地人的“致富花”。

黄花又叫忘忧草,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老百姓算过账:种一亩黄花等于种10亩玉米,一斤黄花能顶得上一斤猪肉的价。但过去,云州区村民却沾不上它一点好处。长期以来,因为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采摘期短、劳动力不足、晾晒场地不够等困难,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2016年开始,大同市委开始动员有基础和有条件的乡村发展黄花产业,依托支部成立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带领大伙儿种黄花。

光有领头雁还不够,还得有好政策。“要不就成了‘赶鸭子上架’,哪能飞起来?”杨旗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出台了10项政策,把“五怕”变成了“五不愁”。“怕天旱,就给打机井、搞喷灌;怕虫灾,就拿钱帮我们上保险;怕周期长见效慢,就给一亩地500元补贴,贫困户还多补500元;怕采摘期缺劳动力,就帮着联系采摘工,动员全市机关干部去帮忙摘;怕没地方晾晒,就扩建硬化场地、建冷库、在田间地头安装烘干设备,到了集中晾晒期,还把学校操场、机关单位的停车场腾出来给农民晒黄花。党和政府还帮我们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我们现在是‘不愁种、不愁摘、不愁晒、不愁卖,天灾来了也不愁’。”

“农民就讲个‘比、看、算’,有党和政府给咱减负担、当‘保姆’、解忧愁,当然愿意跟着干。”杨旗说,这几年,云州区种植黄花的农户越来越多了。他带领全村108户村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平均每户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元。“我以前是蹬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黄花,现在,三轮车换成了依维柯汽车,光我们村里就有30多台依维柯呢。”杨旗说。

杨旗开着他的依维柯带记者又走了几个村子,每个村子的地里都长满了黄花,几乎都是合作社统一种植模式,村民也多数成为合作社的社员,不少年轻合作社社员还成为经纪人,同时也是黄花种植的监管员。“这些孩子肯吃苦,头脑也灵活,很快就摸到了推销黄花的门道。每一季黄花收完后,他们都能挣5万元到10万元,加上干别的农活,一年收入很可观。”杨旗说。

令杨旗最欣慰的是,现在跟着自己销售黄花的人,虽然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却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的人家里供出了大学生,有的人为孩子上学专门在城里买了房。“新时代新农村,当个农民也得有文化、懂网络、懂技术。”杨旗郑重地说。

对杨旗来说,今年5月11日是个好日子,此生难忘。“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说上话。那天,我们正在锄草,没想到总书记走进了我们黄花地里。更没想到的是,总书记对种地那么在行,说的都是庄稼人的内行话。”杨旗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依然神情激动,他逐字逐句地告诉记者,“‘小黄花、大产业,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花’,这是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发展好黄花产业的重要指示,也是我们农民未来发展黄花产业的信心之源。”

现如今,黄花在劲风吹拂下,有如波浪翻滚。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的黄花成了云州区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15家龙头加工企业、95家黄花专业合作社、8个国家级品牌……去年,全区黄花年产值达7亿元,乡办、村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3.8万亩,达到了除社保兜底外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非人均)的目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舞台更大了,杨旗很多从前不敢想、没想到的思路越发清晰起来——全市现有的黄花专业合作社应进一步规范,提升管理水平;整个销售行业要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大同黄花”商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等来之不易的品牌荣誉;销售渠道要做宽变长,从种植源头开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更有利于推动大同黄花产业从扩面量产向提质增效转变;假期应该大力开展“黄花研学”,加强黄花产业的认知要从学生抓起……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更努力带领乡亲们致富,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杨旗说,“黄花不仅是我们的‘致富花’,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花’。”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