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军转干部马玉宝收集千余件老物件 办起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更新时间:2020-01-18 21:22  

5年前,从胶州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离职的转业军人马玉宝,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浓厚情怀,先后收集1000多件革命老物件,又腾出自家老宅10间房子,自掏腰包办起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截至目前,他自费办起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接待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两万多人,已成为胶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基层党建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00116172828

五年间收集千余老物件

记者来到胶东街道办小西庄村红色教育基地看到,藏品有党史文献、发黄的老照片、部队军衔领章、发报机、军用水壶军、旧家具,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一件件老物件,仿佛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每当看到这里的一切,我就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后人应该越发珍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主人马玉宝动情地说,他是青岛师专第一批大学生入伍的部队干部,在部队近20年的经历,让他对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怀。回到老家胶州后,一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14年,他从原岗位离职后,便开始筹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许多战友得知我这个想法后,纷纷把自己收藏的红色老物件拿出来,支持我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玉宝说,5年间,他先后收集了包括1000多件红色老物件。其中主要包括胶州基地党建文献,部队老照片、训练物品和部分老装备等。

微信图片_20200116172914

自费20万办起红色基地

“这几件军装,还有军衔、军被,都是我自己用过后一直收藏到现在的老物件,有许多都是和我一起参加过战斗,见证了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马玉宝说,实物有了,他把父母留下的老宅全部腾了出来,亲自动手,用图画、书籍、图片等实物创办了胶州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面积太小,实物放不开,10间房子400多平米全部用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上。”马玉宝介绍,教育基地共分成图片、文献、实物等一一陈列展出。第一部分为“光辉历程、丰功佳绩”,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图片,各级党史图书等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敢打必胜、铸我军魂”,主要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领导下的战斗历程。通过展示军队不同时期部分英雄人物画像,军队战斗、训练和日常生活教材、用品、装备、奖章等实物,特别展示了抗战胜利大阅兵,宣示南海主权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民俗风情,家乡新貌”。用大量老图片和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物,展示改革开放后生活变迁、民俗风情,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情。

记者了解到,就是这样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玉宝收藏征集红色文物,到如今建成教育基地,已陆续投入资金20多万元。父母留下的老宅如果出租,每年也至少收入2万元,但马玉宝却放弃了。

微信图片_20200116172838

吸引两万参观

“我出生在胶州小西庄村。1983年从青岛师专中文系毕业后,直接入伍来到济南陆军学校,实现了自己参军入伍的梦想。” 56岁的马玉宝说,他从小就崇敬课本上的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云南老山前线作战中,他作为一名排长,带领导战士作战勇敢,荣立过三等战功。自从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后,他经常把自己和战友一起作战的故事,讲给前来参观的学生听,让许多学生为之动容。

“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浏览着一幅幅老照片,观看着一件件实物,都会感受到一股正能量扑面而来,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前来参观的市民黄先生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大家提供了结受教育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基地创办5年时间,共免费接待参观者超过两万余人。”马玉宝说,每逢重大节日,红色教育基地都会接待来自胶州市直机关,农村基层党员,企业员工和胶州大、中、小学生。有的村庄和企业,也会组织党员来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言等活动。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