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好医生+好技术!青岛获全省首个大外科领域国家科技奖

核心提示: 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人选名单在京揭晓,我市“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倩教授(中)在做实验。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参观实验室与董倩交流。

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人选名单在京揭晓,我市“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对我市在精准医疗领域内探索成果的肯定,是青岛历史上首个由我市推荐获得的医学类国家科技奖,也是山东省在大外科医学领域斩获的首个国家科技奖。“2019年6月现场答辩的时候,我们一组16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都是进入二轮评审的’准院士’,竞争压力真是大啊。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深知这个奖项来之不易。董蒨教授。

小儿肝胆外科手术的“法宝”

在项目的评审中,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评委?在董蒨看来,大概是那一个个在肝胆外科手术中重获新生的孩子们的灿烂笑脸。

董蒨的电脑里珍藏着很多和病儿的合影,孩子们做完手术后或搂着他的脖子或亲吻他的脸颊,他们笑脸盈盈的样子让董蒨欣慰。 “永远忘不了手术前那个2岁半小姑娘的拥抱和亲吻。 ”董蒨说,2019年来自江西的小姑娘蓓蓓被发现肝脏长有巨大肿瘤,当地省医院的院长介绍家长带孩子来青就医,当时CT显示位于肝脏中央的肿瘤巨大且部位复杂,手术异常艰难。 “因为有了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这个复杂艰难的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董蒨说,孩子们的拥抱和亲吻是对他的信任,而成功的手术留住了他们的笑脸。

董蒨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器官,人体肝脏内血管遍布、错综交织,因此肝胆手术也是难度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儿童肝脏相较成人更小,手术难度也随之上升。以往仅借助CT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在脑中构建肝脏立体图像,难以实现精准手术。此次获奖项目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完成。海信集团在该项目中研发的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成为了近年来董蒨在小儿肝胆外科手术里的“法宝”。

这两款产品均属于国际首创,可以将近千张原始的二维CT图像自动转换成三维图像,建立虚拟立体的 “数字肝脏”,让医生在术前观察病变与血管、脏器的关系,从而为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精准导航”。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只需要对着屏幕挥挥手,就可以利用手势操控数字肝脏旋转,从不同角度查看患者的脏器情况,判断手术操作路径。

救治8000多例疑难病患者

如今,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已经在全国超过100家医院得到应用,从小儿肝胆外科拓展到其他脏器外科,从孩子到成人,8000多例患者从中受益。 “这些手术都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死的复杂手术,最小年龄的患者只有4周,而且是母体癌,但医生借助海信的技术,把不可能的手术变成了可能。 ”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健说。

近7000例手术,每一个数字代表的都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一个家庭重生的希望。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了一场高难度肝脏联体婴儿分离手术,就是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辅助下实现了精准成功的手术。

2019年 12月,董蒨成功完成了“2019年该院最艰难的一次小儿外科手术”,获救的5岁女孩朵朵爸爸写道:“技术为医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病人。一个好医生加一个好技术,完美结合。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非常看好这套设备,不仅将其装配在长庚医院的手术室里,还在一次国际肝胆外科学术会议上,向全球同道演示这套设备的术中手势控制导航系统,引起了全场惊叹和高度关注。董蒨不无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研发出来的领先世界的产品! ”

站在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前沿

2013年1月,董蒨与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一次“非正式”的会晤,意外地为一名外科大夫的精准医疗梦想和一个尝试进军医疗设备产业的企业找到了“破题”的路径。经过两年多的联合研发,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诞生,也意味着青岛就此站在了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前沿。

“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生在术前和术中必须准确判断肿瘤、肝脏和血管间的位置关系。”这是董蒨开展该课题的初衷。项目创新团队研发出基于小儿三维可视化医疗设备,建立了海信数字化手术室,进而形成人类数字肝脏大数据平台,并以此为技术核心,构建了儿童肝、胆、胰肿瘤精准治疗体系,运用数字肝脏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新的肝段分型及各年龄段平均肝体积。

董蒨团队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不仅通过三维重建,构建了小儿肝胆胰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新技术体系,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而且打造了国际首创的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全方位动态存储、呈现正常和疾病的数字肝胆胰器官模型,展现正常肝脏血管解剖结构差异以及肿瘤和畸形类疾病内部病变状态,向全球开放共享。为了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他们提出了新型肝段分型体系,为复杂的肝脏手术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他们整理了从新生儿到80岁以上老人各年龄段平均肝脏体积数据,丰富的数字模型大数据将指导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对于一名医者来说,应用创新技术,挽救大量疑难危重患者的生命,是最感欣慰的科技进步。 ”董蒨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董院长现场“卖”祛毒猪肝

1月12日,在海信CAS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座谈会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在讲述完海信CAS的 “故事”之后,现场向媒体记者推荐起了这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意外收获”——使用外科手术方式祛毒后的猪肝肠。而这个猪肝肠也是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意外收获。

在研发海信CAS和SID的过程中,董蒨团队为获得猪肝CT数据,多次杀猪取肝。这些猪活体的标记为“QD-piggy”,“QD”代表青岛,“piggy”英文释义为小猪。一来二去,董蒨顺带研究起了猪肝。 “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佳肴补品,肝脏虽是解毒器官,但这个解毒器官里是不是有一些还没来得及解的毒,会被同时吃到体内呢? ”

由此问题入手,董蒨团队又开始踏踏实实做研究、做实验,针对生鲜猪肝里的毒素,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生鲜猪肝祛毒方法,获得4个国家发明专利,还推出了“青英董氏祛毒猪肝”系列产品。董蒨表示,研发团队未来还将开发适用于婴幼儿、孕产妇、手术后人群、老年人健康保健的系列猪肝营养品等。

■新闻背后

起源于“两个男人的合作”

2013年的1月6日,是董蒨此后每每接受采访都会提起的日子。那一天,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和董蒨在青大附院的办公室有一次会面。会谈快结束的时候,董蒨向周厚健谈起自己的一桩心事。

长久以来,由于CT是二维影像,医生无法进行直观手术规划,尤其是小儿肝脏胰等器官相较成人更小,血管更细,手术难度更大。针对这一临床需求痛点,董蒨申请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计划在中国第一个将小儿肝脏数字化、立体呈现,实现精准医疗,让更多濒临死亡的患儿获得生还的希望。但是,由于团队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撑,课题立项一年半,仍然没有多少进展。

了解这位外科专家的数字医疗梦想后,周厚健承诺一定会帮忙。 1小时40分钟后,董蒨收到了周厚健的电子邮件,不到一个小时,又收到了第二封邮件。对方向他推荐了海信集团的计算机专家,其中就有从日本归国专门从事医疗图像处理算法的陈永健博士。

作为老牌家电企业,依托在显示与图像数据处理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海信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医疗电子领域进行技术储备,但强大的研发优势尚未找到着陆支点。当医院与企业想到一块去之后,临床医学与显示技术、数据处理的碰撞就发生了。

2013年3月22日,经过前期的多次沟通,董蒨正式到海信商谈合作事宜。两年后,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诞生。青岛的精准医疗起源于“两个男人的合作”。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