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科大与黄海所共建海洋学院 驻青本科高校都有海味儿

核心提示: 早在2004年,青岛科技大学就开设了海洋类相关专业,“海洋化工”长期以来都是该校的优势学科(方向),在国内外涉海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0

10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自此,青科大有了纯正的综合性海洋学院,海洋学院的发展拥有了新的平台和起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八所驻青本科高校中已有六所具有独立的海洋类相关学院,另外两所高校虽然没有独立的海洋学院,却有各自的涉海研究中心或机构,每所高校都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进行着别样的海味儿研究和贡献。

青科大有了纯正的海洋学院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青岛科技大学就开设了海洋类相关专业,“海洋化工”长期以来都是该校的优势学科(方向),在国内外涉海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从此,青科大有了涉海学院。该学院由该校化学院海洋系和化工学院轻化系、生物系整合而成,于2017年4月23日正式揭牌,定位为:依托化学化工科研平台(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平台(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模拟中心)建设以海洋资源、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天然、绿色能源、材料研究开发为特色的高起点综合性理工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下设轻化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海洋科学系与食品系四个系,海洋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本科专业,与四个本科专业相对应设有四个教研室;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生物工程和海洋化学二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此外,在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生物质化工和微生物应用工程二个二级硕士学科授权点。

2019年10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成立,则标志着青科大有了一个纯正的综合性海洋学院,海洋学科的发展研究、教学培养在维度和广度上都会有大幅提升。

双方将在四大方面合作共建

记者得知,长期以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一直有着教学研究上的合作,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后,这种合作进一步加深,学院的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半年都会去黄海所进行相关的科研实践,形成了不成文的3.5+0.5培养模式。此次双方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则将合作从此前的系所或院所合作上升到校所合作的层面,力度更大,合作内容更广更实更深远。

根据协议,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将在四大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合作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双方将按照循序渐进、持续深化的合作方式,探索形成双方共建海洋学院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共同设置相关管理岗位,共同制定学生管理政策,共同制订学生培养计划等,逐步形成深度融合的新型校所合作模式。以青科大现有的涉海学科专业为基础共建“一流本科”。探索本科四年双方分段培养“科大3+所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发挥双方优势,探索科教融合,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本科生培养水平居全国涉海高校前列。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1+X”模式,博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0.5+X”模式。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申报相关学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二是合作开展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双方共建科研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双方学科优势,相互支持对方申报、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并就合作研究的成果共同申报科研奖励。双方优先接收对方的开放课题申请。加强学术交流,互通学术信息,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三是共享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和合作研究成果。双方相互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并为开展联合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双方互相提供文献资源查询服务,实现各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交流与共享,共同推进文献资源方面的合作。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及转化收益由双方共享;四是共享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双方科研人员聚焦海洋领域,力求在重大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方面实现科研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双方可根据海洋领域的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市场信息等情况积极合作研发与创新,构建互通科研信息,形成信息交流合作的畅通机制。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主动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积极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强协同创新、实施学科创业、构筑生态创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研成果孵化、加强科研管理服务,为鲜明的“政产学研融合”特色的“青科大模式”增添更多的海洋元素。

三个维度都看好这一新风向标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安涛在致辞中指出,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山东省央地联合、实现海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成功实践和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共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新旧动能转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下双方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双方今后将“同饮一湾水,共干一件事”,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洋攻势需求,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双方科研教学的人才和实验平台等软硬件优势,努力培养涉海高端人才,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新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在原有的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全面整合大数据、海洋生物、海洋化学、船舶工程等涉海专业而建立的。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学科,打造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的海洋学院,努力成为我国科教融合的新典范,引领海洋科技前沿的风向标。双方因海结缘,深入融合,将在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共享教学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搭建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学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着眼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开拓进取的一项重要成果。

签约揭牌仪式后进行了现场路演,黄海水产研究所邵长伟展示了《初识比目鱼:从组学到生物学》、谭志军展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及展望》;青岛科技大学李海涛展示了《智慧海洋应用与实践》、李少香展示了《系列海洋功能防腐涂层材料》。前面刚刚揭牌,后面双方专家便已经开诚布公,以“一家人”的姿态开始了学术交流上的坦诚与交锋。

八所驻青本科高校都有海味儿

记者了解到,虽然八所驻青本科高校目前并不完全拥有独立的海洋学院,但在专业设置或研究中心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海味儿。

中国海洋大学自不必说,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水产本身就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始建于1993年,位于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则设有海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成立于2019年7月,是该校最年轻、最具发展潜力的学院之一,该院依托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研究院,整合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资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资源而成立。中石大在古镇口科教园区已经完成了海洋大楼功能实验室、办公区的规划;2018年12月20日,山东科技大学宣布,按照学校海洋学科发展战略,山东科技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3月9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正式搬迁入住蓝谷海洋科教园区;青岛大学经略海洋研究中心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中心通过发挥“海洋导向、学科交融、汇聚人才、引领发展”等功能,致力于为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山东样板,为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提供决策咨询和人才支撑;青岛理工大学在土木、建筑的某些研究方向都与海洋相关,有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滨海城乡建设工程材料性能提升与绿色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

总之,在服务国家和省、市发展的需求中,八所驻青本科高校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都设置了相应的涉海专业、方向或研究机构,其中海大、山大、石大、山科大、青科大、青农大拥有自己的海洋相关学院,青大和青理工虽然没有专门的涉海学院,但也都有符合自己特长优势的海味儿研究与贡献。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李鲲鹏 臧传永 刘积舜 李鹏 曹玉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