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解读:新动能全面起势

10月29日,青岛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全市GDP6.4%增速保持了快于全省、全国的增势。可以看到,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的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在青岛不断积蓄,全市经济发展含金量在提高。

“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周期性放缓,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度调整时期,青岛的GDP能取得6.4%的增长是很不容易的。”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雷仲敏表示,“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更关心的是增速背后的质效和增长的结构。”

在青岛这份阶段性发展成绩单中,青岛的投资增速格外亮眼: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3%,创30个月以来的新高,增速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和深圳。由稳趋快的固定资产投资,表明了青岛澎湃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投资强劲增长的同时,结构的深刻调整,发生在青岛的产业格局、投资、外贸、消费等各个方面,新动能全面起势,越来越蓬勃的新动能,越来越优化的发展结构,将不断加码青岛的城市竞争力。

投资增速创30个月来新高

投资是增长问题,是结构优化问题,是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是财政税收问题,是民生改善问题,是社会就业问题。抓住了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局,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

“固定资产投资是当前青岛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教授表示,“从2017年起,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长期保持在个位数。此次发布的数据,也是在30个月之后,首次调整到两位数;这个数字,也创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在全省16市中排第一,放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来看,仅次于广州、深圳,排第三位。”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前三季度,全市共有在建投资项目4209个,同比增加707个,其中新开工投资项目1947个,同比增加580个。其中,第一产业在建项目108个,同比增加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5个,同比增加65个;第二产业在建项目1383个,同比增加4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97个,同比增加355个;第三产业在建项目2718个,同比增加2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65个,同比增加160个。

多措并举加快大项目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开工项目数量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总投资10亿元的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项目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9月中旬,项目14栋单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及外立面装饰施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董金武介绍,项目将于12月底竣工,2020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一年建成一所高校”。

前三季度,全市共有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1219个,比去年全年多50个;其中,亿元新开工项目565个,比去年全年多52个。从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看,全市共有在建项目215个,比去年全年多22个。

青岛各级各部门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坚持顶格协调推进工作方式,成立专班、紧盯目标、聚焦项目、深入现场、强化服务、补齐短板,抓项目落地开工,为“搞活”青岛这座城提供了支撑力量。前三季度,已有莱西市、黄岛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五个区市投资增速超过20%。尤其是黄岛区、即墨区和胶州市三大重点投资区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5%。青岛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产业园位于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原计划于2021年初投入使用。青岛欧比特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继勇表示:“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贴心服务让项目投资方受到鼓舞,经过可行性论证、工期倒排、增加轮班等措施,项目加快推进速度,提前至2020年8月投入使用。”

投资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新建项目数量增加,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正在重塑着青岛的产业结构。前三季度,以工业投资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投资活力增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4%,一方面是项目个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全市工业投资项目138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83个;另一方面是工业技改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前三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9%,占工业投资比重45.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是工业投资逐步向好的主要因素。

张旭表示,这说明青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发力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1.6%,比上半年及前8月增速分别加快22.1、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新兴投资增长16.3%,比上半年及前8月增速分别加快4.8、6.3个百分点,服务业战略新兴投资增长5.3%,比上半年及前8月增速分别加快40.7、4.5个百分点。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在建项目1821个,同比增加403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43.1%,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增长33.9%,快于全市投资增速18.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60.1%、12.1%、160.8%,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7%,比去年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是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新开工情况看,前三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项目218个,较上年同期增加86个,同比增长65.1%。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投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张旭表示,“首先,全市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改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发起‘15个攻势’,聚焦国家战略、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市上下形成了学深圳、谋发展、求创新的氛围。其次,‘双招双引’工作取得了实效。今年我市召开了创投风投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高端论坛,实际是在向海内外推介青岛的新形象,那就是‘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从长期来讲,有助于吸引海内外的创新要素在青岛集聚,集聚的后续效果就是有更多的新动能项目落地青岛。同时,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激活了民间投资的活力,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结构调整下新动能全面起势

“当前青岛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周期性的转型、调整、波动都是正常的,我们哪怕要速度低的高质量发展,也不要高速度的低质量发展。”雷仲敏表示,衡量一个城市的增长,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结构,看新动能。

工业结构调整正在持续推进。前三季度,青岛工业增加值3251.59亿元,增长1.8%,对全市GDP贡献率为10.4%。尽管工业增长趋缓,但新动能的培育壮大,为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后劲。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0%,高于规上工业增速;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中,光纤、光缆制造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加值增长129.7%,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增加值增长110%,其他仪器仪表制造增加值增长76.9%。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装备增加值增长26.8%,高端装备增加值增长5.9%,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3%和25.7%,都高于全市投资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9%,占工业投资比重45.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

新动能也蓬勃在服务业新兴产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2%。规上服务业30余个行业大类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体育等1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10个门类行业营业收入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0.4%,对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7.6%,继续引领规上服务业增长。

结构的持续升级也让消费作为青岛经济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发挥。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7.8亿元,增长7.9%。其中,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网上销售实现257.1亿元,增长6.9%,占限上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为22.2%。高科技商品需求强劲,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增长233倍,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5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增长50.4%,能效等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家用电器增长9.6%。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增长超过10%,用于食品烟酒、衣着等商品消费增速在5%左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在上升。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前三季度全市货物进出口4289.5亿元,增长12.2%。其中,出口2436.7亿元,增长6.8%;进口1852.9亿元,增长20.2%,进出口相抵,顺差为583.8亿元。从贸易类型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0.1%,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42.4%;从进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3%,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9%;从主要贸易对象看,除美国外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市场均保持良好增势,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3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9%,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结构调整,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结果来看,势头非常好。”谈到青岛当前的城市竞争力,雷仲敏表示,城市竞争力还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要看现有的平台优势能不能放大,国家赋予的使命能不能承载起来。

“明年将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拐点。”雷仲敏分析,随着青岛对外开放、营商能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会进一步提升,后期的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