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制造”发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共识。近年来,青岛制造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 “隐形冠军”。通过在公司内部成立研发部门不断加快新技术的突破。然而,如何通过一家企业的技术进步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成为提升“青岛制造”整体实力的关键。以“公司+联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参考答案。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工信厅验收评估。目前,我市省级创新中心有4家通过验收认定,5家正在试点建设。通过“公司+联盟”的形势,制造业在不断攻克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五项重大工程的首要工程,目标是突破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打通“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建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

目前我市已有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验收。分别是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试点建设的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山东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山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省快速制造产业(3D打印)创新中心、山东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

与普通的研发机构不同的是,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均由企业牵头,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快技术的成果转化。根据《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试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验收的基本条件包括,中心建立“公司+联盟”的基本运行模式,独立法人股东中应包括5家以上在省内或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且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验收时资金到位率不低于30%。创新中心的联盟应汇聚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并至少有20家本领域的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聚焦“956”产业新体系

当前,青岛正在打造“956”产业新体系。记者梳理已经通过验收和正在试点的9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现,其所涉及的产业包括海工装备、生物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轨道交通等产业。囊括了青岛“956”产业新体系中包含的优势特色产业、新兴未来产业以及传统支柱产业。

青岛拥有北船重工、海西重机等全国知名企业,在发展海工装备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打造船海领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将从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产业化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专利运用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方面入手,带动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向全国辐射。

作为全国家电重镇,青岛拥有多家全国知名家电企业。由海尔集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在基础数据平台构建、计算机视觉技术、搭建用户定制平台、语音识别、专用芯片等“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共同发展,同时,也在传统家电核心零部件等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3D打印技术是未来新兴产业的代表,其将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高端装备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山东省快速制造产业(3D打印)创新中心由青岛三迪时空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牵头。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介绍,山东省快速制造产业(3D打印)创新中心成立后,一方面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3D打印整体技术研发和产品比较分散,各企业独立为战,技术研发成本高、成果转化慢的现象。另一方面,将通过创新中心持续技术积累形成完善的共性技术供给库和产业项目库,进一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起到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加速器”的作用。

加快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验收标准中,拥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研发能力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并取得明显成效成为能否获评的关键。市经信委通过引导创新中心加快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创新中心通过验收认定。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引导创新中心着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可控。

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开展整机技术、部件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突破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山东省快速制造(3D)创新中心正在积极开展航空航天船舶军工3D打印、医用材料以及医疗3D打印材料、大型3D打印设备协同、金属零件智能化增材再制造技术等项目开发。 3月份,海尔集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省工信厅验收评估。该中心成立了以倪光南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专家委员会,重点建设智能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关键零部件研究中心、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标准规范研究中心、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等5个研发设计中心。 5月份,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通过省工信厅验收评估。该中心依托管华诗院士团队,建设中国蓝色药库,形成国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人才聚集高地和技术交流中心。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