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约起!"城市秀场"集结青岛艺术家老建筑里展示时尚艺术

核心提示: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纪录片……五十多位艺术家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不间断推出六场高水准的艺术展览活动。就在登州路17号——一座已经征收的空置老房子里,将陆续展示这些时尚艺术活动。

参展画家在登州路附近写生作画。

老楼里展示新作。

市民游客热情观展。

登州路17号“内藏玄机”。

“城市秀场”等你来体验。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纪录片……五十多位艺术家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不间断推出六场高水准的艺术展览活动。就在登州路17号——一座已经征收的空置老房子里,将陆续展示这些时尚艺术活动。

这场由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办事处主办,青岛德昌阿特文化机构承办,市北第一文化馆等单位协办的“城市秀场——文化三江艺术家联展”,已在本周亮出第一场展览《历史的拐角——印象家园绘画展》,展出张瑜、邹平、林涛、薛杰、陈祖晓、杨克滨、王希元、宁雷、孟国华、王海宁10位艺术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参展艺术家在展览期间对三江片区部分有特点的老建筑进行现场写生创作,创作完成作品作为展览作品直接在空间陈列展出,集结呈现,唤醒记忆中老青岛那种睦邻关系的美好。

“城市秀场·文化三江”艺术家联展共包括6场活动,继《历史的拐角》之后,还将有“艺术肆——情 景 绘 画 呈 现 展 ”“567——行色绘画四人展”“二十青年影像融合展”“起·承·转·和——4维城语艺术展”“空间·生息——实验艺术综合展”陆续在登州路17号与观众见面。

登州路17号老城复兴的艺术样本

为什么选择登州路17号?策展人林竹表示,三江(合江路、松江路、嫩江路)文化片区地处青岛的城市腹地,偏于老城区又有向新城区延展的便捷性,区位因早期作为日本侨民聚居区和工商业者集聚区,以及国立山大公舍大量的文化人集聚而成为青岛特殊的次文化区位。 “我们计划在三江文化片区,利用已征收完成的老建筑组群举办艺术活动,以艺术融入生活日常的形式对旧建筑注入新的文化功能,激活并强化本区位的文化活力。”同时,登州路17号位于登州路大学路连接处,“我们尝试接续、打通登州路和大学路文化街区的关联衔接,并进行关注引流,为后期对这一区域进行文旅开发的功能转换提供参考样本。 ”

“这也可以看做我们市北区‘老城复兴’的一个样本”。青岛市市北区文化旅游局的于镜龙表示,登州路17号本身就是具有历史风貌的建筑,具有历史文化的厚度,此次艺术活动,加入艺术家的艺术品,老建筑+新艺术,是非常好的结合。而且,登州路属于生活气息很强的地段,“作为一个‘拐角’,它是隐匿于市井之间的,它的存在留存了过去一段历史的生活。 ”在于镜龙看来,能够让老建筑“活化”利用起来,并且引入艺术展览,这是非常好的老城复兴样本。

关于城市文化艺术家的独立思考

本次展览完全打破了常规展览中艺术家交完作品,统一由策展人决定展示的模式。 “策展人将展览的主动权完全交给艺术家们自己去把控。 ”林竹表示,本次展览只提出展览的话题,“以青岛风土人情结合实验性创作为主要方向”,同时提供展览空间,由艺术家自行布展。艺术家须同时考虑到创作和各种关系的因素,包括个人作品和其他人的作品关系、作品内容及陈列位置和空间的关系、作品和城市、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以此引导并激发艺术家创作时主动进行多角度思考的观念习惯。 ”

《历史的拐角》展览中,参与的画家就在登州路附近写生,完成一幅作品就挂进登州路17号楼里展览。这种看似“随性”的方式,其实是每位画家对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深刻感悟之后的“即兴抒发”。

居住在登州路的画家孟国华,在开展当天的展览现场,不时与来观展的老邻居打招呼,他认为这样的展览“很接地气”。“我居住在这里,对这里非常有感情。这次参展的作品,我都是在这儿附近画的。 ”孟国华参展的画作,呈现了他对这片街区的热爱。而画家邹平也表示,“老街区的历史文化,这几年一直是青岛艺术家研究的话题。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些老建筑里的历史。 ”在邹平看来,老建筑是青岛城市的一个特点,艺术家应该思考当年这些建筑给青岛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经过几代人的生活居住,这些建筑记录了哪些生活的轨迹?“这些建筑有西方文化的影子,也影响了青岛几代人的文化生活,我们要认真思考老建筑的保护发展。”画家林涛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也在这座城市居住多年了,“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市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创作灵感。 ”他认为老房子越来越少,作为画家就应该用画笔“把它们留下来”。

让艺术融入生活打造城市品牌

《历史的拐角》开展当天,不仅有艺术爱好者捧场,更有老街坊老邻居喜气洋洋地相携观展。“登州路、松江路都是我们居住多年的地方,没想到艺术家能把这些老房子老街道画得这么美!”家住松江路的李阿姨与亲朋一边观展一边赞叹。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艺术和生活的碰撞结合。 ”于镜龙表示,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之后,发现这次展览增强了居民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这也体现了老建筑存在的意义。”

市民们的观展热情在林竹的意料之中。 “这种有关于城市话题思考的大型艺术活动,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说,是有情感对接的。 ”林竹解释,通过艺术品对闲置房屋的形象转化,让艺术真正进入生活现场,用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打通民众、艺术家和家园之间的情感关系的链接。为艺术爱好者和市民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艺术品、参与艺术创作过程的机会,提升民众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品位,增强民众的城市荣誉感和归属力。

去年,林竹曾主持策展 “青岛叙事·里院”系列活动,曾经在百度占有了二十多个页面的搜索链接,说明城市话题的艺术思考已经得到大家的关注,这一次的“城市秀场”,将深化青岛的城市话题的艺术思考。林竹直言还有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追求,“通过艺术家的参与展示与空间再造,以类艺术节的活动形式,打造‘青岛创作’的文化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及艺术群体对活动的关注,进而达成对青岛的关注。 ”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