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省政协委员、资深媒体人呼吁家长思考:如何给孩子赋能

核心提示: 由市妇联与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联合创办的“父母学堂”本周推出“大咖说家教”,邀请省政协委员、全国资深教育媒体人、乐学网主编娄雷与广大家长面对面,共同探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困惑,并为家长支招。

由市妇联与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联合创办的“父母学堂”本周推出“大咖说家教”,邀请省政协委员、全国资深教育媒体人、乐学网主编娄雷与广大家长面对面,共同探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困惑,并为家长支招。

>>>困惑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成长自信?

在见面活动中,有家长提出:“到底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 ”娄雷认为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诟病。 “每个阶段需要考试认定学习效果;常常对孩子们进行类军事化管理;孩子犯错越少越觉得优秀……这使得我们的孩子只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固定的动作完成各项任务。周而复始,会让孩子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

科技的进步使得现在的孩子有机会更便捷地接触到更多信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父辈们更有知识,更有技能和技巧。他们有一套应对各种问题,各种question的标准答案。他们的脑子里缺少的是什么呢?是problem。娄雷解释说,在中文里,question和problem都被翻译成“问题”。实际上,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相同。question是要去回答的问题,一般有标准的答案;而problem是要去解决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止一个,而且问不到,也查不到,只有自己分析、尝试、实践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答案”。“学生已经习惯在学校在家要正确地回答question,走入真实的世界后却要解决错综复杂的problem。这样就会出问题。”娄雷表示,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失去自信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社交工具看似扩大了孩子们的朋友圈,却发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越来越少。因为安全方面的顾虑,甚至有很多学校取消了春游秋游,把孩子们封闭在狭小的校园环境下。因此他们只能把自己想做的一点点事情做到极致,却不能站在更大的格局上思考,做出颠覆性的创新。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想做什么。人生失去了方向。 ”娄雷很痛心地说,“孩子们需要更加广泛的交流,需要观点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否则会逐渐丧失目标、兴趣和动力。 ”

>>>支招

唤醒孩子们成长的“好奇心”

有一句话概括得特别到位,叫 “哪里不会补哪里”。数学不好就报个补习班,英语不好就每天听半小时再背半小时,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

但是,这个办法能解决上面指出的问题吗?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合作,就给他报一个团体活动,锻炼一下;没有学习的激情,就做做思想工作;没有颠覆性创新的能力,就报个“创新训练班”。如此对症下药,能治病吗?

因为这些素养,既不是技能,也不是知识,既强迫不得,也嫁接不上,只能从孩子的心底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旦具备了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动力,改变世界的信念和目标,以及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他就会自然地成长,就像是植物有了阳光、水和养分,就会自己向上生长一样。他会为了实现目标,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协作、创新、统筹、规划等等各种能力也就作为成长的“副产品”,自然而然地生长了出来。

娄雷说,孩子的身上带着天然的“解药”,就是好奇心。我们只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创造条件,让他们寻找困惑他们的问题的答案,能力与素养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他希望家长们也能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与成熟,也应该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不要在家庭教育方面犯“经验主义”错误。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孩子。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