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出台方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和每个市民的学习生活中?日前《青岛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我市将重点建设“两区三带”五大文化区域,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到2025年,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青岛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道德文化高地根基更为坚实,努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走在前列。近日,记者采访岛城专家学者,请他们解读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传统

让传统文化走进群众中

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将是重中之重。我市将编辑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普通中小学地方必修内容。实施“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社。

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项目,征集优秀故事作品,同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方志馆、档案馆建设。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传播。

加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升小鱼山名人故居群、八大关建筑群、中山路建筑群等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艺术表演、青岛国际啤酒节文艺演出等一批文化旅游演艺品牌,大力发展名山文化游、海洋海疆文化游、博物馆文化研学游、乡村特色体验游等,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网络文艺创作传播

《方案》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文艺创作。要完善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鼓励推出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实施影视精品创作生产推进计划,重点打造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推进地方戏曲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新创作大型剧目10台、传承传统经典剧目(含经典折子戏)10出。

《方案》还着力推动网络文艺创作传播,策划推出一批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精品力作。加强文艺青岛网上展播平台建设,实施优秀经典传统文艺作品上网工程。

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

《方案》指出,我市将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用5年时间在全市打造50处市级历史文化村镇、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30处乡村记忆博物馆、陈列馆。继续加强博物馆建设,重点打造建筑(八大关)博物馆群、乡村记忆博物馆群、名人故居博物馆群、工业遗产博物馆群、大沽河博物馆群、嵘山博物馆群等,到2025年,全市注册博物馆数量超过100座。

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建立青岛传统工艺重点项目库,创建一批生产性示范基地。还要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挖掘整理家训家书文化

启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国庆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节点,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激发人民爱国热情。推出一批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半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围绕“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实施,建好用活善行义举四德榜。大力选树道德典型。深化“您懂得·别忘了”文明礼仪宣传倡导活动。深化“文明市民”选树和“我推荐我评论身边好人”活动,选树青岛最美青年、最美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健康卫士、最美新乡贤。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利用入学、入队、入团、入党、入职及毕业礼、成人礼等重要节点,举行明礼崇德仪式,挖掘整理家训、家书文化。

打造传统文化人才“智库”

让文化青岛的品牌走向世界。青岛将支持舞剧《红高粱》《法显》等舞台精品项目和青岛演艺集团、青岛交响乐团等院团“走出去”。推进东亚文化城市联盟建设,开展与欧美、东盟等区域“文化之都”的文化交流。探索在重点海外友好城市设立青岛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开展青岛特色文艺展演展映展览和作品翻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青岛美誉度。

打造传统文化人才“智库”。引进集聚国际国内传统文化研究高端人才,组建专家委员会,启动和完成一批青岛传统文化重点研究课题。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选拔培养、资助扶持力度。加大基层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来源:青岛早报)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