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打工写诗两不误,他来青岛14年,写了600多首诗

近日

微博网友“艾小佛陀”发帖称

自己的朋友

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邵竹君手中

有3本手写原创诗歌集

找不到作者是谁

从诗歌中透露的信息看

2005年,作者从老家滨州惠民来青打工

在海泊河公园、沈阳路劳务市场等附近地点生活过

▲孟令新的三本手写诗集

4日,记者联系到邵竹君

他表示通过诗集看着这位农民工记录下在青打工时的生活

自己被他展现出的对诗歌和生活的热爱所打动

很想找到这位作者,把诗集还给他

昨日,在多方努力下,这位农民工诗人终于找到了

戳视频观看

来读一下孟令新的诗吧

↓↓↓↓↓

《在青岛的日子》

爱一座城/比爱自己更重要

在心里/却留下无数感动

在青岛的日子里

总会有人对你温暖如三春

把你当做他们的兄弟和姐妹

过年回家

工厂包车送员工返程

警车沿途护送

节后返程/我们也不必盲目

长途站上的志愿者会送你阳光一束/务工手册

指导你顺利就业

小陈热线/共青团市委组织的企业参观车

在这座城市

关爱农民工/关爱新市民

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一次次春风化雨般的暖心行动

一个个体贴入微的爱心故事

会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

爱这座城/比爱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因为你给与我们的是/阳光/雨露/花朵/一个大海

而我们却只是付出/一点力气/和 一点点智慧

——2012.5.28

/ 专家点评 /

他的诗带给人阳光的力量邵竹君说,在满满的3本诗集中,许多作品深深地打动了他。 “爱一座城/比爱自己更重要/在心里/却留下无数感动/在青岛的日子里/总会有人对你温暖如三春/把你当做他们的兄弟和姐妹……”“这首《在青岛的日子》,他把工厂过年包车送自己回家、在归途中看到交警维持秩序,以及节后在长途站收到志愿者送的务工手册等这些细节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这位农民工作者把生活写进了诗里,也把在岛城生活所感受到的温暖写了下来。 ”邵竹君说道,3本诗集中,虽然也有记录农民工生活艰辛的诗歌,但更多的都是对农民工群体、所生活的城市和祖国的赞美,读过后带给人一种阳光的力量。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都是他的生活体验,很真实,不做作。”邵竹君说,这位农民工的诗作虽然口语化,却富有诗意,有的还借鉴了传统诗歌风格,营造出一种意境体验,可以看出他的文化修养。

拉煤工习惯与在拉车和希望之间

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还有一种职业也和煤有关,送煤球的

拉的也是地排车

更多的时候也是

低头

弯腰

然后再使劲的

工作流程

上楼

下楼

下楼

再上楼

一筐筐的煤球 份量挺重的煤球

有时候要爬十层以上的楼

卖煤球喽

这沧桑的声音穿街而过

夹杂在清冷的风里

但这并不是辛酸

他们更多的时候笑笑说是梦想,总要有一些付出...

2012.冬

手写诗集感动诗歌名家

4日,记者通过“艾小佛陀”联系到想要寻找诗集作者的邵竹君。身为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的邵竹君,平日里不仅自己喜欢创作诗歌,也常收到其他诗歌爱好者的作品,请他进行点评。而对于现在手中的这3本原创诗歌集,邵竹君称实在不记得是从哪里收到的了。“其实,有一本诗集一年前就在家中发现了。”邵竹君告诉记者,当时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字迹工整的诗集本,整整77页写满了诗歌,其中既有在青打工时的日常生活记录,还有对父母家乡的浓浓思念,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让他很受感动。

“这么完整的一本诗集,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是从哪里收到的了。 ”邵竹君说道,翻看诗集发现没有任何署名。他很想找到这位作者,把诗集还给他。为此,邵竹君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询问是否有人认识作者,但没有得到回音。他还拨打了诗集本中留下的电话号码,但拨通后,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多番尝试仍无法找到原作者后,邵竹君只好把这本诗集收藏了起来。

用诗歌记录下打工生活

今年年初,邵竹君又在家中发现两本原创诗集本,字迹与一年前的诗集本上的一模一样。 “发现这两本诗集时,我更吃惊了。”邵竹君说道,他对这3本诗集的来源完全没有印象,而且其中的诗歌作品全部用工整的小楷书写,从头到尾字迹毫无改变,能够看出这位农民工对诗歌的认真。邵竹君说自己很难想象一个在外漂泊的农民工是如何保持内心安宁,坚持用诗歌记录生活的。

“读了3本诗集,看到他记录的生活体验后,我更想找到这位农民工作者了。”邵竹君告诉记者,发现这3本原创诗集后,看到这位农民工能够一直通过写诗歌来表达情感、记录生活,他很开心,也有些内疚,想要尽快找到这位作者,把诗集还回去。

白天打工晚上静心写诗

昨日,在多方寻找之下,这位农民工作者终于找到了,他目前仍在岛城生活。原来,邵竹君在朋友圈发消息寻找诗集作者后,李沧的诗友将这条消息转发到“滨州作家群”中,根据诗歌中透露的作者小名“军儿”、老家在滨州惠民县等信息,一位群友推断这个大家都在寻找的人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同乡同学。经过电话联系确认之后,终于找到了这3本原创诗歌集的作者——孟令新。

在邵竹君的联系下,记者见到了这位农民工诗人。 “没想到几年前写的诗歌,能得到邵老师的关注,还让这么多人费心寻找,真是太惭愧了。 ”孟令新说,2013年时他通过早报的一则新闻,得知汇集岛城诗坛名家作品的《诗城》将在市图书馆举行发行仪式,于是慕名前往。在仪式快要结束时,他将自己的3本原创诗集交给了邵竹君老师,想得到老师的指点。然而,由于大意,忘记了在诗集上署名,后来也就没有了消息。万万没想到邵竹君老师会多方寻找自己。

孟令新告诉记者,那3本诗歌集是他打零工时写的,记录了他当农民工五六年时间里的经历。 “那时候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干到晚上7点,每天只有晚上才能静下心来写诗。 ”孟令新说,他从小便对文学创作很感兴趣,在来青岛打工前,曾在济南做过长达10年的企业宣传岗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接触到了诗歌,慢慢开始写诗。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来到岛城后,他选择做能每日结清报酬的零工。“虽然打零工很累,但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也给我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 ”孟令新说。

坚持创作筹备出版小说

在初来岛城的那段时间里,孟令新一边工作一边看书写诗。“写诗不仅能记录我的生活,也成为我表达内心的渠道。 ”孟令新说道,一个人外出打工的生活总是孤独的,刚到青岛时他内心充满迷茫,做过搬家、装沙、搬砖等各种零工,但岛城为他们这群外来务工者提供的帮助让他备受感动,他将这些都记在了心里,也都写进了诗歌里。

“岛城的劳动市场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印发就业手册,举办大型招聘会,还有‘新市民之家’的志愿者们给我们提供引导。 ”孟令新说,走在路上,市民还会热情地给他指路,不会因为他是外地人而排斥他,这些都让他备感温暖。现在,在岛城生活了14年的孟令新不再以打零工为生,而是当起了一名装修工人,生活更加有保障。 “现在周末我还是会去劳务市场找些零工活。 ”孟令新说道,如今劳务市场不仅提供工作岗位,还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维权,这让他们工作得更加放心了。

孟令新仍旧坚持着用诗歌记录生活的习惯。据他介绍,目前他已经写了约有600首诗歌,共计18万字。同时,他手写的长达21万字的小说《狗日的零工》已经成稿,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出版,另一本11万字小说《我是一片云》也在定稿中。采访结束时,孟令新告诉记者,在岛城生活了这么多年,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对岛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有机会,他很想定居下来。此外,他会继续写诗,记录下在岛城的温暖生活。

来源| 早报见习记者 吴冰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荣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