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淘吧 > 正文

为代工厂背锅?企业用高科技不该是噱头

“在一众老字号中,同仁堂是喜欢强调自身科技属性的企业之一。当过期蜂蜜事件爆出,人们才知道,尽管用上了这么多高新技术,对自家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来源,同仁堂居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才会‘监管不力和失察’。”

百年老字号也造假?同仁堂的蜂蜜事件成为了近日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2月15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大量回收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对外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但实际上这些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此外,该公司还存在更改蜂蜜生产日期的问题。

事后同仁堂的声明承认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但也“委婉”地把大部分责任推给了代工厂。事实上,2017年就曾有媒体报道北京同仁堂一年六次登上质检黑榜的事件。

在一众老字号中,同仁堂是喜欢强调自身科技属性的企业之一。最近这些年,同仁堂的“创新经”被广为流传——他们如何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把中药药效表达出来,给人们以科学的解释,“让古方中药搭上科技快车”;如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地丰富自己的营销方式;如何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完善管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报道都曾经见诸报端。根据这些报道,可以认为同仁堂有成熟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并且投入重金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生产和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这些都让同仁堂成为许多想要转型升级、赶上科技潮流的传统企业最想学习的“励志榜样”。

但是,当过期蜂蜜事件爆出,人们才知道,尽管用上了这么多高新技术,对自家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来源,同仁堂居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才会“监管不力和失察”。一句“代工”似乎就能抹掉大部分的责任。我们都知道因为一层委托关系,使得代工模式隐患重重,质量控制是其中最大的弊端。你看,我只是品牌方,不能时刻监管代工厂的生产流程,产品出了问题,我是监管不到位,但我也没有办法啊——这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区块链、企业管理新型软件等许多高技术产品都已经非常成熟。一粒大米从播种的那一天开始到最终进入哪一个家庭都可以记录在案;生产全周期的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已经不是难题;一个产品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也已经不是梦想。传统的溯源平台信息不透明、数据易篡改、安全性差等弊端和弱点现在都已被新技术克服。

既然如此,被誉为传统企业科技创新典范的同仁堂为什么对一家代工厂会完全“失控”?要知道虽说是代工厂,但生产的产品却是实打实地贴上了同仁堂的标签,进到了千家万户。所以代工不是挡箭牌,“监管不力”也很难成为借口,既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至今谨遵的古训,那么同仁堂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也应该“走点心”“用点力”。(李 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文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