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5大新兴未来产业“破茧成蝶”

善弈者谋势。眼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推进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青岛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物联网、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知识、技术、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应用,构建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产业

集成电路板块在大项目的撬动下,迎来全新发展局面。去年以来,青岛新增集成电路企业40家,在建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100亿元。今年,总投资150亿元的国内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开工建设,将弥补山东集成电路产业空白;总投资400亿元的12英寸先进模拟芯片产业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让青岛有了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的底气;投资30亿元的中科曙光全球总部研发基地项目,将打造行业通用先进计算平台。

充满未来感的虚拟现实产业,青岛一路领跑。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国内唯一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挂牌,青岛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崂山VR众智平台、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国际合作创新中心陆续启用,培育引进北航青岛研究院等VR研究机构及企业80家、集聚国内VR领域60%以上的高端科研机构和高端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落地和企业的极集聚,推动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为抢抓人工智能的“风口机遇”,青岛着力开发智能家居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系统解决方案与核心产品,发展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智能无人载具、智能计算技术服务,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加快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着力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创业生态圈,目前已融入30家企业。借力人工智能,海尔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智慧家庭领域全开放、全兼容、全交互的智慧生活平台“海尔U+”。人脸识别产业先导者、全国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智能商业总部落户青岛。眼下,青岛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储备逐渐雄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具备相当实力的知名企业不断涌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正在快速形成。

作为新经济的重要一极,生物医药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去年以来,青岛引进落户修正药业等21个重点生物医药项目,总投资193亿元。杰华生物成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其研发的原创生物新药“乐复能”获批国家1类创新药物。蔚蓝生物成功登陆主板,正大制药项目建成投产,青岛国际院士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华大基因二期、易邦生物科技产业园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目前,青岛正聚焦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靶向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加强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领域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打造国家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越来越厚实。今年,首架“青岛造”空客H135直升机交付,将带动形成百亿级产业链。澳西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三迪时空3D打印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实施。眼下,青岛正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器及设备、仪器仪表、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等,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示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青岛努力培育壮大高效节能产业和先进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打造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基地。海湾集团实施“一体化”一期项目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到搬迁前的1/3,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全面推进经济区循环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企业内部、行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间四大循环体系。在中德生态园,亚洲最大的被动式住宅示范小区一期主体完工。今年3月,青岛9家企业入选首批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依托单位,占全省半壁江山。

创意也是生产力。青岛把文化创意产业产业作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和突破口,以文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服务升级,全力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今年以来,全市实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93个,其中过亿项目56个,10亿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额721.21亿元。青岛灵山湾影视产业区等3家园区获批省级园区称号,青岛纺织谷等2家园区获批省级示范基地称号,青岛出版集团等3家企业进入省文化出口企业双名录,青岛中科慧聚文化公司成为今年全省唯一通过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

(来源:青岛日报)

二维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