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非机动车道堵车拷问路权失衡

《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7月1日起施行,交警在部分路段开始对交通违法的非机动车道路参与者直接处以50元的顶格处罚,非机动车主大部分已能自觉走非机动车道。随之产生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在一些较大的路口和大路口,非机动车道等待信号灯放行造成的压车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非机动车在路口压车造成的拥堵,提高非机动车辆的交通效率,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过去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驾驶机动车容易堵车,有时还不如骑电动车、自行车跑得快。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共享单车的涌现,非机动车道的承载量急剧增加,也开始变得拥堵。这次郑州市交警严格交通执行,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许多非机动车“赶”回到非机动车道,客观上使非机动车道拥堵变得更加突出,以至于有市民抱怨说,“一个路口骑车人排了1公里,等10分钟还过不去”。

非机动车道堵车现象非郑州独有,在其他不少地方也普遍存在。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非机动车道太窄,通行效率低下。目前,各地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大都为两米左右,自行车还相对宽松些,遇上体积较大的电动车,最多只能容纳两辆车并行通过。非机动车的速度本来就慢,加之一次性通过率又低,在上下班高峰很容易发生拥堵。同时,许多城市的路口并没有针对非机动车设置等候区,非机动车只能排起细长的队伍缓慢通过,往往一个绿灯只能过去几十辆车子,造成拥堵情况严重。

按照道路交通“平等路权”原则,人均道路面积小者优先,对环境影响小者优先,工作紧急程度大者优先,相对弱势者优先,由此看来,行人和非机动车理应获得更多路权。然而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在道路建设中更多考虑了机动车的路权,非机动车道往往十分逼仄,有时还要再被机动车停车位占去大半部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权失衡日益显性化。

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深圳道路设施空间资源分配中,小汽车占用了51.9%,绿化设施为17.7%,人行道为16.1%,公交道为7.8%,而自行车道占用仅为6%。在前些年自行车一度式微的情况下,非机动车道路权分配失衡的问题尚未充分暴露,如今,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愈发凸显。

谁都知道非机动车要走非机动车道的道理,但眼瞅着非机动车道堵得水泄不通,一些急着赶路的人索性把车骑到机动车道,去和汽车抢道。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同时也涉嫌交通违法,并存在安全风险,但单靠交警部门顶格处罚,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有的非机动车主就和交警打起了游击战,遇到交警执法时把车骑回非机动车道,等没有交警时再拐到机动车道。这反而进一步扰乱了通行秩序,加剧了交通拥堵。

根治非机动车道拥堵,需要纠正路权分配的偏差,给予非机动车更大的出行空间。在一些交通发达的国家,行人的舒适度优先于行车的方便度的交通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自行车道甚至比机动车道还要宽。我国应当参考这些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非机动车道扩宽,提高通行效率。此外应增加路口的通过率,让更多非机动车能够同时等候、同时通过。西安、成都等地利用右转安全岛的位置,在路口斑马线前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有效解决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抢道等难题,这些做法也值得更多地方借鉴推广。(张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