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更新时间:2018-07-10 06:08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汽车品牌已经超过350个。对于“中国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这样的陈词滥调,甚至无需问天问地问神灵。在整个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由蓝海进入红海,甚至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契机过程中,都抵挡不住新的汽车品牌层出不穷地冒出来。

那么,不论是蓄谋已久,还是即兴而成,这些新冒出来的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厮杀得如何?

旧酒换新瓶

这一趴队员主要来自于崛起的中国企业收并购的成果。比如宝沃、斯威。

宝沃一直强调自己的德国精工品牌属性,毕竟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61年破产,沉睡半个多世纪后,被北汽福田满血复活,还顺便在其军工背景下推出了乘用车。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500万欧元的收购费不能白花,宝沃迅速推出首款SUV车型宝沃BX7,并将起步价定在了16.98万元。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图片来源:车主之家

旧酒装新瓶,旧酒之香还是为宝沃带来一些销量,同时基于其在设计、内饰、空间、动力以及6、7座配比上的优势,短时间内一度看涨,甚至比完全石头缝里蹦出的自主品牌表现更优秀。

不过,福田汽车如果想借宝沃之势彻底进军乘用车市场,估计过于乐观。

虽然BX7后, BX5、BX6也会投放市场。未来还会投放更小型化的产品,逐渐完成SUV市场的整体布局。同时,也会有轿车、MPV产品,甚至还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车型。

但目前来看,宝沃在市场所占的销量份额十分有限,而且在品牌营销、经销商店的力度上仍需加强。如何让一个有德国技术背景的自主新品牌被消费者买账,故事可能需要好好讲一讲。

斯威则更是有点曲线救国的意味。斯威的大东家是华晨鑫源,而最早鑫源是一家涉及工业制造、金融服务、房地产开发、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2012年,华晨汽车与东方鑫源达成合资协议,华晨鑫源正式成立,开始生产低端MPV车型以及微客、微卡等。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说起斯威,摩托车拥趸们绝对熟悉。SWM创立于1971年的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越野摩托车品牌之一。2016年7月,华晨鑫源斯威正式推出时,着实引发了国内一些摩托车迷的兴奋,不过这次斯威也向乘用车进军,8月份正式推出“智能互联大7座SUV”SWM斯威汽车X7。

虽然因为有华晨的基因,从命名到外观,斯威X7怎么看都有点向宝马看齐,不过基于斯威在国内车迷中的口碑,其销量从上市之始就还不错。平均6000台上下,这在新兵蛋子阵营里算是高开了。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这样的成绩除了口碑效应,还得益于斯威在经销商店布点的重视。未来,华晨鑫源还将推出搭载6AT的斯威X7车型及另一款SUV产品(或许名为斯威X3)。

自立门户型

除了国外落寞贵族借中国酒瓶儿重焕生机,还有一些品牌是本土生根,自立门户。这种自立门户,要么属于在某个集团中与品牌进行差异化定位,要么就是在原有品牌中推出一个独立的高线品牌。

在这些入市新手中,那些还没推出产品或者只有概念车的甚至都排不上号,而那些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出产品上市并已经有销售成绩的品牌,已经展开厮杀。

先说比速。这位2016年2月才正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甫一推出就直接献出三款车型。这样的研发速度真是令人“一个大惊从早到晚失色”。

事实上,比速是银翔自立门户,脱离北汽银翔而推出的一个品牌,主推SUV、MPV,定位于80、90后的年轻人。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2016年11月,比速品牌携比速T3/M3一同发布,比速T3的预售价格为7.49万-8.69万元;M3则为6.19万-8.39万元。

从产品定位可以看出,是高于北汽幻速的。价格来说在新兵营来说起步价确实亲民,不过,虽然在官宣上比速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基于与北汽幻速共用底盘和动力,消费者并不特别买比速换外壳的单。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这一点在销量上就能体现出来,虽然曲线是逐步上扬,但市场并没有因为比速的加入而被引爆。而比速未来可能还要考虑如何与幻速差异化竞争。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仅仅靠价格已经不能赢得消费者芳心了。

再说汉腾,汉腾的进入像一个大块头,一开始声势造得十足:两年内,汉腾汽车旗下的产品将会覆盖传统动力A+级SUV、新能源A+级SUV、新能源A-级SUV、传统动力A-级SUV、A0级纯电动汽车、A级新能源家用MPV,以及A级传统动力家用MPV共计7大品类。

而其发展路径,也与众泰有些类似:逆向研发,靠模仿闻名。只不过一个瞄准外观,一个盯牢内饰。

毕竟,汉腾与众泰,都是铁牛集团旗下控股的企业,基于众泰哥哥已经卖得如火如荼,汉腾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圈一波自己的粉丝。

事实上,汉腾的开篇还算顺利,汉腾X7以售价7.98万-14.88万元上市以来在短短几个月便获得超过2万个订单。除了X7外,汉腾在2016广州车展期间还发布了另一款全新车型汉腾X5以及汉腾X7双模版和三擎混动版两款混动新车型。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之后,汉腾的销量则进入平缓期,基本维持在每个月5000辆左右。虽然比不上胞兄众泰,但也不至于难看。可是,如果汉腾不解决车辆异响的问题,在“逆向研发”的道路上不考虑有所创新的话,可能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是会大打折扣。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最后我们说WEY。WEY太有名了,背靠的是自主品牌红人长城,命名则以董事长冠之以姓。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将WEY定位为自主高端SUV,同时还会保持15-20万的亲民价格,瞄准了合资紧凑级SUV和自主高端品牌领域,与上汽荣威、观致汽车以及全新品牌的吉利凌克等品牌正面迎战。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WEY旗下第一款产品VV7正式上市,是概念车w01的量产版。前两天小编还在上海的路上“生擒”一辆VV7。讲真,VV7外观真是不难看,但问题在于,上市不久,WEY VV7就多为车主爆出油耗高,与油表显示数据不符。虽然长城方面选择了一贯强硬的删帖手段,但由于没有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出台,使之成为WEY上市不久的一枚污点。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痛点抓得太雷同

无论是上述旧酒换新瓶也好,还是自立门户也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的汽车品牌也在这一年中集中诞生,比如蔚来、乐视汽车、奇点汽车、威马、小鹏汽车等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也是时沉时浮,小编分析是因为他们由于没有量产产品,露脸刷存在感的节奏更多与参展相结合,或者伴随着宣传周期。这些品牌甚至没有进入新兵营,还只在训练生阶段。

当然,有训练生,也有老前辈。比如观致、DS包含但不限于的品牌等等,这些也是当年林林总总杀出来的新面孔,几经沉浮却仍卖得不温不火,市场反应平平,从之前声势浩大,到现在有些已经有点儿强撑门面,也为现在激情满满的新品牌提供了一些范例。

但是纵观他们的整体产品策略,无外乎几个关键词:SUV、情怀故事、新能源、自动驾驶高科技。

这些新“蹦”出来的品牌, 现在活得怎么样?

讲故事的方式,需要门槛,只有类似斯威、宝沃这样的,可以用一种复兴的情怀,点燃拥趸消费者的热情。但同时也要面对,当热情褪去,产品力不足时的尴尬。

SUV自不用说。在过去五年,到未来五年,SUV将持续处于红海之中。迎合着中国人喜欢大空间的审美品位,无论什么品牌,撺掇一辆SUV作为产品矩阵的一部分,一定没错。

2014年占比是21%,2015年占比是29%,2016年SUV同比增长44.59%,占乘用车总销量40%。从节节攀升的市场占比,就足以说明SUV的热度。

但是这也给新兴车企一个问题:如何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如何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如何通过产品带动消费粘性,进而延伸消费高端产品系,这都是车企需要考虑和布局的。

再一个,新能源。作为国家主推的未来出行领域燃耗方向,抢先占据新能源山头,可谓是在已经趋于饱和汽车消费市场开辟出了新天地。轿车属于合资企业,SUV交给自主品牌,新兴的车企,只能靠新能源抓住政策的稻草来圈新粉丝。所以也造成新能源x SUV比比皆是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层就是互联网、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等高科技。比如荣威RX5,就是在SUV基础上,加入新能源的概念,同时又与阿里合作,引入互联网概念。一辆车披上一层层新概念的外衣,不断丰富着车的外延功能。而这正在成为新型车企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汽车市场虽然增速放缓,但毕竟仍在不断扩张中。而这其中蕴藏的机会,也势必会推动更多新兴车企的不断涌现。任何市场都无法逃遁扩张——收紧的过程,而市场发展的趋势也会是不断合并聚合,最后只剩巨头的局面。更激烈的厮杀在后面,车企们想活下来,打怪升级之路道阻且长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