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从小贩变"正规军"!即墨路走出青岛第一代"个体户"

核心提示: 1978年起,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内一二线城市纷纷自发形成了以服装、箱包及小饰品等小商品批发为主的小型市场,如北京的秀水街、武汉的汉正街等,兴办不久就迅速带动了当地的民营经济。

1978年起,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内一二线城市纷纷自发形成了以服装、箱包及小饰品等小商品批发为主的小型市场,如北京的秀水街、武汉的汉正街等,兴办不久就迅速带动了当地的民营经济。秀水街诞生于1978年,被经济学家誉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汉正街诞生于1979年,曾被称为“中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同样,在青岛老城区的即墨路,1978年起,一批个体户自发地摆摊,形成了如今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雏形,也开创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即墨路时代。 1980年,青岛市正式兴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正式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冷延乐正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即墨路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38年了,即墨路市场经历了繁华与冷清,不过,无论怎么变迁,都有我的回忆。 ”冷延乐说。

从游商小贩变身为“正规军”

我卖过箱包、开过饭店、摆过地摊、还当过出租车司机,现在又在做珠宝生意,可以说,我见证了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建立、起步、发展,以及现在面临的转型。即墨路原来就是老青岛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商业路。 1978年之前,这里除了街面上有几家理发铺、缝纫铺、小饭馆、烟糖店等之外,没有摆地摊的。后来,这里陆续出现十几个摆摊的人,最初是在马路的人行道上铺上几张废报纸,商品基本都是南方的,像上海的羊毛衫、丝巾,杭州的丝绸、缎子,广州的皮鞋、时装等,都会摆摊叫卖。我记得,刚出现的时候,青岛人对这种形式还很不理解,觉得在这里摆摊的都是一些来路不明的人。

1980年11月12日,青岛市政府批转了市工商局 《关于发展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试行办法》的通告,这份在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文件,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青岛不少待业青年、退休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因此走上从业之路。我记得,即墨路靠近中山路这段,出现了用石块砌的水泥台子,上面还有编号,不需要花钱,也不用登记,谁想卖什么,就能在这里卖,也没有时间限制,完全是一种自由市场的样子。而就在1980年的冬天,有20多个摊位经营起来,他们也就是青岛最早的“个体户”。 1980年即墨路建立市场那段时间,我在海泊路上摆摊,见到工商所的人就赶紧跑。现在想一想,这是对当时改革开放政策的误解。后来,像即墨路的第一代“贩子”一样,我最终还是被工商所的人从海泊路“抓”到了即墨路上,从此开始了我的正式经商生涯。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也受过了,买卖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南下进货睡不着吃不好

现在也不累了,生活也好了,如今再回头想一想,当时的日子很累,但也算是一段难忘的记忆。我记得,1981年左右,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还是以倒腾劳保用品为主,把国营企业里职工用不完的手套、自行车套、大金鹿的车座,低价收购后高价出卖。说实话,如果家里条件富裕或者有其他的门路,大家不会到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摆摊。而正是由于没有退路,这批人又敢想敢干,才使得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一步步壮大。1983年市场扩大到周边几条街之后,进货的渠道也逐渐扩展到广州、上海。电视上流行的衣服款式,一星期就能到青岛,上海有什么新款式, 3天之内就能到各个小摊。我认为,正是小商贩们为满足顾客对潮流的追逐,才使得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逐渐叫响。

由于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小商贩到外地进货也非常辛苦。到上海一般都是坐船去,6.8元的底层票,40多人无论男女全躺在席子上。天气热时,船舱里的温度超过36℃,根本就睡不着;船上饭又贵,我们都带着那种煮干的面条,饿了用水泡着吃,后来吃得大家都吐酸水。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后来,大家把进货的渠道改到广州,由于那里制造业发达,产品进价低,货物品种多,款式和质量都比较好。由此,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烟台、威海等山东半岛的进货者,也引来了河南、湖北、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小商贩,成为北方有名的小百货集散地。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叫响全国

1992年之前,我们虽然也赚了点钱,但是走路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才敢在回高密老家时介绍自己是小商贩,而个体户也逐渐从贬义词发展成中性词。 1983年前后,基本每月都能赚四百多元,两年就能赚出1万元来。由于社会需求大,凡是到南方进货的,基本上都能赚钱。说起万元户,现在不值得一提,但在当时,你知道一万元能干什么吗?你把这一万元存到银行里不用动,一家四口光吃利息就可以了。十几年的辛苦经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从原先的一个零散的小商品和旧家具交易市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6条道路、占地1.48万平方米,规定摊位950多户,日客流量数万,交易品种达12万多个的青岛市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和全国各地小商品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

随着市场一天天扩容,交易量也逐年递增,客流量增加。原先的“马路市场”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青岛市政府在1995年发布了文件,对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进行了“退路进室”的安排。我记得当时业主对政府这一决定褒贬不一,有的业主担心,“退路进室”后,环境变了,摊位费也会增加,这会影响红火的生意。为了让业主打消顾虑,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不断做工作,我知道,马路市场和室内市场是有天壤之别的,马路市场是露天经营,风吹雨打的,对货物本身也不好,而室内市场就不一样了,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环境又干净整洁。所以,我当时就很支持,并第一时间入室。 1997年10月,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正式退入地下中心商业街,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过了2000年之后,一直到2008年左右,经营状况一直很好,可以说是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黄金发展阶段。

电商兴起冲击小商品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网店开始兴起,不少人开始尝试网络购物,作为实体店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开始受到冲击。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大约有一千四五百个业户,物品种类繁多,不过大多数都是以服装、箱包、鞋帽为主,这类产品重复性很大,而当时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无法满足大家的心理需求。从2006—2008年这段时间,网上购物兴起,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些网店进货发货很快,最重要的是几乎零成本,网店租金很低,又不需要交税,在网上开店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这对实体市场的冲击很大。

改革开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是2007年转做珠宝生意的,为了适应电商发展,女儿也开了网店,接受珠宝定制,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变”。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选购心仪物品,谁还会到市场上去选购。我认为,现在的小商品市场到了瓶颈期,需要及时做出改变才行。从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建立到现在,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所以这里就是我的“家”,生活、工作都离不开这里。改革开放带来了即墨路市场的发展,也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以前温饱问题解决不了,我作为第一批生意人,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除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变化,社会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我读不懂改革开放,如今,改革开放就在我们身边,也让身边的人和事变得越来越好。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摄影 汤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韩晓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