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青演卡”100元顶500元用遭“抢”!2.6万张仨月售罄

核心提示: 它不仅是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新举措,也成为激活青岛演出市场的一剂催化剂,为本土演艺产业发展升级提供了崭新的样本和动力。

D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只需充值100元,就能获得一张包含400元政府补贴、共计500元额度的文化惠民卡。这是青岛演艺集团合作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推出的青岛文化惠民演出消费卡(简称“青演卡”),为市民带来的切实实惠。过去的三个月里,这张小小的惠民卡获得越来越多市民青睐,累计发售26000张。它不仅是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新举措,也成为激活青岛演出市场的一剂催化剂,为本土演艺产业发展升级提供了崭新的样本和动力。

B

用文化惠民培育本土演出市场

“充值100元送400元补贴,按照这一比例,80元的票价,现在只花16元,相当于打两折,实在是太划算了。”市民李娜今年2月份成为“青演卡”的第一批申领者,因为这份看得见的福利,她和家人的兴趣点也由单纯陪孩子看儿童剧转向成人话剧、戏曲、甚至歌剧等更丰富的演出门类。她开心表示,怕不够用,已经买了三张卡,成了青岛本土舞台的“铁粉”了。

让众多市民和李娜一样只怕不够用的“青演卡”,今年2月5日由青岛演艺集团联手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正式面向青岛地区居民发行,持卡者通过集团自主研发的“票艺青岛”网络平台,可自由选择其旗下话剧院、歌舞剧院、京剧院等专业艺术院团在全市五个演出场馆的演出,在线完成优惠购票。截止4月底,预定的25000张“青演卡“已全部发售完毕,面对依然踊跃咨询购卡的市民,发行方不得不又追加了1000张,共计发售26000张。

C

青岛演艺集团党委书记姜乃鹏告诉记者,“发行惠民卡是为了让更多市民自觉走进剧场,领略本土专业文艺团体的创作实力,这也是落实青岛文化惠民政策、加快推进演艺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之举:通过文化惠民,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演出市场,使之更加富有活力。”

他透露说,“从前政府为各个院团发放固定的补助,用于扶持其创作,现在我们把这笔补助直接拿来用于补贴观众,也就是把原先企业获得的‘暗补’,变为市民看得见的‘明补’。这样一来,消费者养成固定的观演习惯,就会有更多机会实现与文艺生产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使后者的创作有的放矢。此举正是对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深入的实践探索。”

这项探索带来的直接变化是赠票的减少以及上座率的直线上升。四方剧院办公室主任孟洁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市京剧院创演的儿童京剧《大闹天宫》之前在四方剧院的上座率算上赠票平均不足五成,青演卡发售后,低票价不仅让原先习惯要票的观众羞于启齿,上座率也跟着攀升到了八至九成。这并非个例,青演卡所覆盖的每一场演出,平均上座率都达到了八成以上,新创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因为人气太过火爆,甚至出现了票贩兜售假票、重票的现象……市歌舞剧院舞蹈团副团长高裕欣说:“‘一票难求’,现在对我们来说不是形容词,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她总结青演卡推出后的两大现象:“从前院团演出前都求着别人推票,每个人都摊派任务。现在会有人主动找你,只想多买几张票;另外,你会发现青演卡成了举家走进剧场的利器,年轻人用‘青演卡’为父母购票看演出,已成为青岛最近的新时尚。”

E

专业院团直接对接观众“兴奋点”

在青演卡正式发行前,青岛演艺集团也曾采用惠民院线的方式,对某些固定的演出场次施行优惠票价。将原先的惠民院线改为惠民卡,惠民方式的转变,为市民带来的是更大的主动选择空间。青岛演艺集团董事长黄港认为,“正是市民观众更多的主动权反过来倒逼文艺院团转变闭门造车的传统创作观念,开始有意识地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观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尽管文化惠民卡的发售不足三个月时间,由此带来的转变却已见端倪。

市京剧院副院长白洁告诉记者,今年伴随“青演卡”的推出,市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合作上演的七场贺岁京剧以及儿童京剧《大闹天宫》票房相继告捷,为院团明确了新方向——细分市场,为不同的观众量身定制创演计划。传统经典剧目的恢复将是市京剧院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包括为青少年观众量身打造的折子戏欣赏专场,采取边演边讲解的方式普及国粹艺术;中老年观众钟爱的系列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也将在七一前陆续推出;此外,儿童京剧《闹龙宫》的创作也提上了日程,“西游记”系列儿童版京剧将成为院团主打青少年市场的品牌项目。市话剧院也在致力于童话剧的基础上,为中青年观众、年轻的父母群体重拾搁置多年的都市题材话剧和先锋小剧场话剧,并新开辟了国学系列少儿剧……

按需供给,这是“青演卡”为本土演出生产带来的最大改变。结合青演卡观众群体以家庭为单位的多元构成,尤其定位于老年观众,许久没有大型排演任务的说唱团,也开始针对市场推出订制产品。今年2月,说唱团复苏,复排的传统吕剧《小姑贤》,以几乎满场的上座率,让演员们重拾信心,演出的劲头更足了。

在黄港看来,“青演卡”的作用,并非只是降低了票价:“一方面,观众潜在的文化需求被激发;另一方面,它证实了院团自身具有一定的实力水平,让他们更努力地把实力转化为观众认可的生产力。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中成功对接,彼此找到了相互激发的‘兴奋点’。”

据统计,2018年1月至5月,青岛演艺集团旗下文艺院团和剧场累计已经完成了演出191场(其中惠民演出78场),这一数字已接近于2017年全年惠民院线的演出场次。预计年内,青岛演艺集团还将为广大市民奉上近500场的各类精彩演出。

F

依托“互联网+”辐射周边区域

青岛的演出市场,一直以来囿于设施发展建设的相对不均衡而难以破题,这一局面正因为一张小小的演出惠民卡而悄然发生改变。

“演出火爆,票已售罄”,在过去的近三个月时间里,这句话已成为演艺集团的“票艺青岛”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关键语。尤其是作为青岛原创儿童剧策源地的青话小剧场,这里的儿童剧演出从来都是供不应求。不过,市话剧院营销中心主任韩晶告诉记者,最近,她都会在说出关键语之后特别加上一句:“你可以换个时段,到四方剧院、李沧剧院等其他剧院碰碰运气。”

韩晶所提及的其他剧院,除上述两家,还包括人民会堂和梦幻剧场,加上青话小剧场,共同组成了目前“青演卡”所覆盖的五处演出设施集群。在2013年,因为十艺节的举办,五处设施统一获得改造升级,并在演艺集团的惠民院线推出后迎来了短时间的集中人气。而真正为之带来持续的火爆和票房的,还是“青演卡”。

一张青演卡,为原本地理分布不均衡的五家演出设施,提供了均等的发展契机。四方剧院孟洁认为是青演卡和围绕它创建的网络购票服务平台,打破了地理上的局限。青演卡推出后,她的私人微信成了与观众交流互动的工作号,“很多人找我办青演卡,然后就把卡留在我这儿,他们会在看完演出后,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和工作人员一起交流观看心得。”和韩晶一样,孟洁也会不失时机地向观众推介其他场馆设施正在进行的演出,她曾向一位刚在四方剧院看完京剧演出的老人介绍了正在上演的原创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没料到老人家果真“舍近求远”,生平第一次穿越半个城市去看了一场歌剧,心满意足。

韩晶也发现,来看演出的观众群体在发生变化,由原先市区居民为主,逐渐向周边区(市)扩大,无论在哪一个演出场馆看演出,观众中总有许多是来自不同地域甚至省内其他地区的。

正是一张青演卡和基于它所创建的“互联网+”平台的聚合效应,让原本集中在中心城区的演出覆盖到更多潜在的观众,开始改变本土演艺的市场格局。

目前已相继有来自胶州和城阳两个区(市)的演出场馆与青岛演艺集团取得联系,计划加入到青演卡的应用行列中来,依托一张小小的惠民卡,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高品质本土演出,正通过演出设施服务的升级,增强其向青岛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依托覆盖更广、更便捷、更惠民的“互联网+”文化消费平台和渠道,新兴的文化消费形态正在产生,以此升级文化消费层级,继续发展扩大本土演艺产业的规模和实力。(记者 李晓彤)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