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高新区将改革进行到底 “高起点”驱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微信截图_20170724221135

近日,青岛晚报专题整版聚焦青岛高新区,全方位解读高新区的改革发展之路。究竟哪些亮点吸引了媒体的目光,马上来了解飞向高端的“青岛高新区”!

今年6月,青岛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将全国乃至世界更高更热的创新创业聚焦到位于胶州湾北部的青岛高新区。从想干就能干,有帮又有扶,干好了还有奖励,推动创客文化在青岛遍地开花,到去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围绕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等高端资源,实现招商产业大升级,一个个创新平台的搭建,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

本期《科创周刊》走进青岛高新区,寻找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六大“高起点”,其中不乏全国首创,打破改革坚冰之举。仅是成立十大事业部取代局委办,实现所有审批一个盖的创举,就足以写进中国政府服务改革的历史。作为青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重要一环,青岛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美丽青岛示范区、创新创业先导区,同时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首创“事业部”制工作围着企业转

张志强是山东青岛国家高新区软件产业事业部部长,最近他和他的9人团队以1个月零3天的“神纪录”完成了中软国际“解放号”大项目的招商落户工作。张志强说,在机构改革以前,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速度。

政府职能从“签字盖章”变“专业服务”。从去年开始,高新区启动了新一轮改革,管委会大楼里,挂了多年的“局委办”的牌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十大“事业部”。

“近两年来,高新区引进了大量的高端科技项目,但公务员在专业方面相对欠缺,不利于专业化招商和政府服务。基于此,青岛高新区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的原则,进行自我革命,建立了适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事业部’制。”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张可功介绍,“软件产业事业部、信息技术产业事业部、生物制药产业事业部等十大事业部代替了原来的招商局、投资促进局等政府机构的部分职能。 ”

“事业部制”减少了管理层级,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签字盖章”变成了现在的“专业服务”,原来多是企业有事找“局委办”,现在多是“事业部”天天围着企业转。“事业部”取代了“局委办”,打破了青岛高新区招商工作中“装到篮子都是菜”的弊端,改变了过去单一项目、单个企业的招商模式,转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化,构建了完整产业链的大招商格局。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高新区目前已有各类机器人企业60多家,产品涵盖从研发到市场应用等各个领域,世界顶尖的机器人企业瑞典ABB、德国KU-KA等都已落户园区,预计到2020年,高新区将集聚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150家,产值将达到190亿元。

“产业链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旗舰型项目,我们坚持‘靶向招商’,争取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叠加效果。”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尚立群说。

此外,青岛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设立“一口受理”工作机制,实施企业注册“一口受理、五证一章”改革,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深化“互联网+行政审批”,行政微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省首家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深化完善高新区行政审批模式,实行以“六个一”审批服务模式、五大特色支撑平台、两大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三张审批规范清单为重点的“6523”集中审批体系,提高审批服务品质。

“国家级”孵化器争相落户

青岛高新区已与中科院、清华科创、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及企业搭建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累计引进了27位院士、50位“千人计划”专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0余名。

山东大学中美科技创新国际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占地约545亩,主要建设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研发实验、研究生院、企业总部及国际公寓等,一期设立20亿元产业基金。项目建成后,中美合作项目及高水平创客项目将达到100个以上,转化和投资项目将达到150个以上,引进20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达到90余亿元,年利税10余亿元,吸引科技企业数百家。

科创慧谷(青岛)总占地1500亩,总投资80亿元,秉承青岛国家高新区“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全方位助力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园区空间布局包括有: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区,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示范城新核心。园区积极推动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体系,重点聚焦软件信息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海洋生物与新能源、3D打印、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蓝贝”双创服务品牌助推企业发展

“蓝贝”是高新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脉搏、突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在全国首创并全力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品牌。 “蓝贝”品牌包括三个部分——蓝贝创新园、蓝贝创客计划、贝客汇,三个部分相辅相成,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同时建设,为创客搭建横向满足创客创业的各种需求、纵向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了全市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服务标杆。

以“蓝贝创客计划”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蓝贝创客计划”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形成了针对初创企业的“青苹果计划”、针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红苹果计划”、针对产业化早期企业的“金苹果计划”,集中引进并精准扶持各个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在2014年实施“青苹果计划”、2015年实施“红苹果计划”基础上,2016年全面启动“金苹果计划”,在中国上海、济南、青岛以及美国华盛顿、芝加哥、休斯敦和硅谷共七大赛区征集项目,来自全球的300多个项目参加了选拔。

互联网巨头抢滩青岛高新区

青岛乃至山东此前一直缺乏互联网顶级企业的布局。春江水暖鸭先知,青岛高新区的发展吸引到了国内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提前布局。青岛高新区已经吸引了华为、百度、中兴、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目前已经签约引进了中兴青岛科技园、金山云小镇、华为青岛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总投资660亿元,其中华为已带动引进中软国际、大连金慧等6家关联企业,中兴已带动引进包括1家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在内的10家配套企业。

据了解,百度(青岛)智创基地日前已经启用。预计项目全面建成投入运营三年内,重点引进、扶持及培育累计不低于90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创业创新企业。同时百度开发者中心用户达到200家以上,形成专利成果不低于100项。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产业链所需的服务商和技术、运营专才,每年度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及创业团队落户当地,高端人才引进不低于100人。

完善公共服务引来“金凤凰”

作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打的园区,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完善的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配套服务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青岛中学、青岛科技馆、青岛市民健身中心、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正在高新区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备受关注的青岛中学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青岛中学幼儿园部项目工程已完工,目前青岛中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按照计划将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据悉,青岛中学项目由幼儿园(公办)、青岛实验学校、青岛中学三部分组成。该学校为混合制独立学校,实行K-12模式(即从学前1年一直到高中),其中,青岛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青岛科技馆一期工程位于红岛经济区红岛街道晓阳社区以南、岙东路以西,由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联创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据了解,青岛科技馆项目为青岛市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科技馆、海洋天文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其中一期建设主科技馆一座,包括展览教育用房、公共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展教装备及室外配套工程。高科技特效电影也是科技馆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高18米的IMAX影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将成为华东地区技术水平最高的同类影院。该项目预计2019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填补青岛市级大型综合科技馆设施的空白,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科技馆。

“十大工程”打造园区发展新引擎

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正式确立“2311”总体工作思路:确立打造美丽青岛示范区、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两大目标,实施“全域统筹”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产业育成”战略三大战略;推进软件信息产业育成工程、医疗医药产业育成工程、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育成工程、互联网产业育成工程、金融业育成工程、高端服务业育成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每年抓好100个项目。

软件信息产业育成工程将紧紧抓住市里赋予的青岛软件科技城定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系统筹划,高端发力,整体出击,加快产业龙头项目的引进,用5至8年的时间,进入国家硬、软件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进行列。近期目标,要加快建成30平方公里的青岛软件科技城,到2020年引进培育年收入亿元以上的项目10家,产业规模要达到100亿元。

医疗医药产业育成工程主要涵盖精准治疗、高端医疗设备研制、新药研发三大领域,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医疗医药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近期目标,到2020年医疗医药产值达到60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

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育成工程将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基地”和“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等,大力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工程,重点聚焦传统生产线、传统营销模式“平行设计”,提供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在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保持领先。近期目标,到2020年实现产业产值250亿元。

互联网产业育成工程将抓紧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尾巴,扭住物联网发展的龙头,聚焦打造垂直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和物联网创新基地,为青岛乃至山东在互联网、物联网产业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金融业育成工程。将金融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传统金融、基金、互联网金融三个领域,加快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争取用3至5年时间,引进形成集传统金融、基金、互联网金融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青岛北部的金融中心。

高端服务业育成工程将着力培育与引进包括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中介机构、旅游业等在内的高端服务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全面提升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记者手记

飞向高端的青岛高新区

7月的青岛高新区,正遭遇青岛罕见的高温天,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建设工地和优美的风景,让记者一行惊喜中感受着创新创业的热度。

几年前,印象中的高新区,主打的盘古空间多是初创公司,几个人组个团队,一个创意就是一家创业公司,人人都在讨论创业。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高新区,从华为、百度、中兴、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落户,再到软件信息产业育成工程、医疗医药产业育成工程、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育成工程、互联网产业育成工程、金融业育成工程、高端服务业育成工程等十大工程,我们看到了一个奋起直追、挺进高端,拼力抓住未来产业高端的高新区。大项目、大产业夯实了高新区起飞的跑道。

软实力才是驱动高新区升级的驱动力。在全国范围倡导多年的审批一个章在高新区落地,高新区快速打破部门藩篱,企业在行政审批大厅,一个章就可以注册公司。 “事业部”原本是外企的部门设置,高新区将局委办改成了事业部,围绕产业、围绕企业来工作,事业部的工作人员操多国语言全国全球跑,为招商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将公务员变成了 “服务员”。由此看来,青岛高新区俯下了身子,却飞向了高端,飞向产业的高端,飞向政府服务改革的前沿。(信息来源:青岛晚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于睿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