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渔盐进化论】优雅转身——昔日晒盐场变身学习乐园

3月4日下午,青岛东风盐场第三工区迎来了久违的热闹。130余位社会各界参观者来到了这个被称为青岛最后一片盐场的地方。

参观者用袋装粗盐

与寻常参观者不同的是,这些参观者并没有走马观花的看完就走,而是边看边问——“这盐晒制需要几道工序?”“古人是怎么晒盐的?”“我想带回去一些盐研究氯化钠的晶体结构”……

一名中学生仔细观察结晶盐颗粒

这些参观者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突然来到东风盐场,还带着那么多细致的问题?

活动现场讲解红岛渔盐文化

原来这是“走进高实·体验渔盐文化”系列参观活动的参观者们。这些参观者不仅进盐场、看民俗,了解最原汁原味的红岛渔盐文化,还参观了以国际机器人中心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果,感受在古老的渔盐精神激励下,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卓越发展成就。

同学们在机器人中心认真参观

参观团由青岛第十七中学、重庆路第三小学的师生,高新区微信征集的网友及岛城众媒体记者组成。青岛第十七中学不仅带来了卓越班的师生,还带来了校记者社团、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及地理社团的同学;而重庆路第三小学则主要带来了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的参观团队。

全员必修课——

知悉渔盐历史,传承渔盐精神

此次参观活动俨然成为大家的学习课堂。必修课与选修课兼备,理论课与实践课全有。同样的参观路线,不同人有着不同收获。

在东风盐场和韩家民俗村,大家了解了红岛渔盐的悠久历史和古老制盐工艺的演变过程,并听到了很多盐工们在艰苦工作中苦中作乐的趣事。上了一堂必修的历史文化课。

一起观看盐工工作环境

随后而来的则是一堂震慑灵魂的思想教育课。参观者置身于大片盐田间,看着眼前正在辛勤工作的盐工们,又想起刚刚参观过的机器人中心为代表的高新区现代发展成就,更加理解了红岛渔盐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不断传承的重要意义。

市民赵女士是在看到微信相关报道后专程带孩子来盐场的。她说:“这些传统技艺也许会逐渐消失,但我们有义务让下一代多了解,学学先人们做事的那种精神。”

赵女士带孩子来感受渔盐文化

自主选修课——

不同人有不同收获

虽然参观的是同一地点,有意思的是,不同人的关注点却大不相同。就像选择了不同的课程在学习。

学生在捡拾水里捞出的盐粒

小记者们上的是新闻采访实践课,每个细节都要刨根问底。

地理社团上的是地理课,关注晒盐的自然环境及世界上主要晒盐区。

还有些人上的是物理课,希望在盐场亲眼看一看课本中提到的海水晒盐方法和成品。

更有些人上的是化学课,专程带结晶盐回去,研究氯化钠的化学结构和反应。

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和领悟红岛渔盐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渔盐文化。这个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盐场转型成为学习和体验中心的可能性,也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传统红岛渔盐文化的方向和信心。(撰稿/摄影:宣推部新闻报道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