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宿流社区村史馆展现七百年渔村风貌

                 

为让我们及后代记住这浓浓乡情、感受民俗之美、传承文化魅力,留住属于所有河套、红岛百姓的乡村记忆,2016年以来,红岛经济区启动了“文化寻根”工作,在35个社区全面开展文史资料征集、民间技艺挖掘及社区村史馆建设等工作。这不仅是为了留住历史根脉,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近距离的了解、关注、支持、推动红岛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红岛街道宿流社区村史博物馆经过历时1年的筹建,目前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该馆共收集、整理了100余幅图片,400余件实物,全面展示了该社区的历史变迁、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生产生活,让您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回忆旧时光,找到老味道,感受世世代代河套、红岛人的心灵印记,体验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在没正式开馆之前,不如我们跟随媒体记者的镜头先睹为快!

详细内容

渔岛记忆博物馆占地约五百平方米,别看场馆不大,陈列的藏品可不少,石碓、刀币、渔具……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还有不少模拟古人捕鱼作业的场景和模型。

对于一个社区打造的博物馆来说,四百多件的藏品数量已经非常可观。那么,这些藏品都记录了怎样的历史和故事呢?

据介绍,宿流社区有700多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眼前的这个石碓就是从当地一户村民家中挖掘出来的,经考证,这是一千多年前人们用来捣碎粮食的工具。

由于地处海滨,这里的人们自古便开始捕鱼生产。最早的时候,人们用木头做成木筏出海捕鱼,最初的小筏子仅仅由三根木头组成,别看结构简单,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木筏之后,当地渔民又一步步用上了帆板、木棑,直到今天的渔机捕鱼。渔船变迁的同时,船上的锚也在发生着变化,眼前的这个锚便是百年前的人们使用的。

除了乘船出海捕鱼,历史上,当地渔民还曾经通过一种独特的“桩鱼”法进行捕鱼,这在博物馆里也有展示。

过去,胶州湾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桩鱼、笼鱼,甚至下海用刀砍鱼,都是古人捕鱼的方式,如今,这些方式大多已经失传,人们只能通过博物馆里的藏品来了解过去的历史。现在,渔岛记忆博物馆对老物件的收集还在继续,为的就是让渔村的历史更加鲜活、更加立体。

(信息来源:党群部、红岛街道、青岛电视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