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国防大学牵手青岛 在西海岸设研究院

昨日,以“军民深度融合,率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在西海岸新区召开。

国防大学校长张仕波,国防大学副校长、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毕京京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周立存,山东省军区政委尚振贵,海军装备部副部长魏刚,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马占魁,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周河,山东省军区参谋长周月星等出席会议。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肖冬松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家部委、军委机关、地方省市、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军地领导、专家350余人参加了大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践的牵引和支撑作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沿海地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及创建军民融合示范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为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聚力献智、贡献力量。

李群受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的委托,并代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在青岛开幕,是军地双方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成果。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强军之策、又是兴国之举,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座 “连心桥”、一条“共振带”,是大有可为的“大战略”“大事业”。他说,青岛的军民融合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今后,青岛将依托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挥优势,先行先试,探索走好军地“共商”、产业“共融”、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的“五共”模式,努力创造军民融合发展的青岛经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开幕式上,毕京京作了题为“改革创新、示范引领,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报告;宣读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青岛研究院”的决定,张仕波与李群共同为青岛研究院揭牌。

会上,还介绍了《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编撰情况和主要内容,宣读了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度优秀课题奖和 《中国国防经济》杂志2016年度优秀论文的通报,并举行颁奖仪式,《推进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荣获课题一等奖。

会上,西海岸新区介绍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来自国家部委、军委机关、地方省市、科研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军地领导和专家,就当前制约和影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破题对策,军民融合如何更加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生产力和军事战斗力,如何创建军民融合示范区发挥引领推动作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青岛市领导王鲁明、王建祥、李奉利,青岛警备区司令员王春杰等出席开幕式。

 聚焦

    “古镇口模式”引关注

    各方专家献计军民深度融合

8年前,古镇口军港启动建设,6个村庄1429户人家一个月时间全部搬迁完毕,创造了国防工程动迁的 “古镇口速度”;如今,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了装备技术保障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军队社会化保障中心“四大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靠前综合保障示范区、陆海统筹特色海军城,创造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 “古镇口模式”。昨日,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上,“古镇口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120个高端项目入驻古镇口

8年前,古镇口还是滨海街道一片海边渔村的聚集区,咫尺之遥的军港神秘而隔绝;如今,这里吸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120个高端项目入驻,打造了“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新名片。

在古镇口,有国内首家军政校企和科研院所合作的舰船装备技术保障平台,200多家航母保障单位在列。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刘春罡告诉记者:“为航母维修保障的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平台建成之前,维保人员只能自己找酒店住,而这个11000多平米的平台,可以为维保人员提供从吃住行到安全保密的全方位服务。 ”

同样在古镇口,有国内首个高校主导的军民融合型海军新装备保障人才培训联盟,依托高等院校定向开展军队人才培训,累计承训军队新装备保障人才5000余人次,为部队节约成本80%以上。随着保障层次的提升,古镇口创新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探索资源要素的军地共享,这里有军地联合投资的国内首条以“三沙”命名的进港道路,实现了平战结合;全省首家军民融合医院也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为36.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500张,将率先探索医疗设施军民共享共用新模式。

    8所涉军涉海高校先后落户

产业之兴源于智力支撑。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8所涉军涉海高校先后落户古镇口,5个院士工作站和16个国内顶尖国防创新团队入驻,一座以军民融合为特色、10万人规模的开放式大学城快速崛起。

以智力为支撑,古镇口聚焦科技前沿和新装备技术保障需求,搭建起六大创新孵化平台,众多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于市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有70家企业入园,三体超高速船等多项成果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研制了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航空发动机。

“军转民”“民参军”也驶入了快车道,引进建设民参军项目25个、军转民项目20个、军民共用类项目45个,总投资达800亿元。以全自动船体表面清洗机器人项目为例,该项目实现了蛙人下海清洗到全自动机器人清洗的跨越,提效80%以上,这一民船应用项目如今也被“搬”上了海军舰艇;某军工企业研制的舰艇舱室材料,既供应航母建造,又上了民船,还出口到德国。目前,舱室环境工程、海洋新材料等一批军民两用成果实现落地转化,订单合同额达3亿多元。

    专家献计军民深度融合

会上,作为18个国家级新区中唯一被赋予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任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介绍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强烈关注。

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中心主任毕智勇说,三年来他多次来到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见证了古镇口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一座新城的过程。 “古镇口的发展成就给了我很大震撼,很多涉海涉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已经落地,这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建设的军民融合示范区里也是为数不多的。 ”他说,比如哈工程的海洋、水下等产品已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示范区真正做到了从规划到项目的落地。对于古镇口下一步的发展,毕智勇建议:第一,古镇口作为青岛申报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如何发挥这一平台的核心作用,真正实现军与民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做大做强,需要继续努力;第二,古镇口取得了哪些经验,建立了哪些可复制推广的体制机制,需要总结提升,从而发挥示范作用;第三,古镇口吸引了众多高校落户,这对人才聚集、产业升级、科技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应该长期坚持。

    突出海洋特色和军队保障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永光表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定位精准,突出了海洋特色和军队保障。再就是潜力巨大,主要是建立了比较顺畅的体制机制,谁来管、谁来融的问题已经破题,很多企业、产业已经落地,发展势头很好,先行先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古镇口应该围绕“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力提高”两个重点,继续坚持特色、深入发展,一是注重科技创新,尤其是海洋的科技创新;二是进一步挖掘军队社会化保障方面的潜力。

作为在此次论坛期间签约落户古镇口的项目方之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副所长王平说,“我们选择古镇口投资设立中国电科濒海研发试验基地项目,首先是企业自身研发发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拥军文化的传承,以及宽广包容的胸怀。 ”对于示范区发展,他建议一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二要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三要提升品牌价值。(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韩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丁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