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日报整版介绍高新区创客

人才是创新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人才的支撑,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国家之间、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

“千人计划”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该计划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2

近年来,青岛大力培育和引进以国家“千人计划”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0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这些掌握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先进技术的“千人计划”专家集聚青岛这片创业热土,或者带动一个学科,或者带起一个产业,竞相迸发出璀璨的创新创造活力。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岛高新区作为青岛市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一直处在全市前列。近日,青岛日报整版大篇幅介绍了在青岛高新区创业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代表——王学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1233

●人物小传

王学重,教授,博士生导师,晶格码(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新)”人才,首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入选者,青岛市创业领军人才,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

曾任英国利兹大学环境和材料学院颗粒科学工程研究所终身教授及该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在英国近20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制药、精细化工、纳米材料和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制造领域,是过程工业数据挖掘研究的创始人。

研究领域为制药工程和过程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制造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是关键。王学重团队通过先进的实验室实验、计算机模拟,结合在线检测控制,重点研究新产品和新工艺过程的开发及工业放大,让过程和产品完美化。

制药工程和过程控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学术名称。我们在药店买同一种药品,面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产品不知作何选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药品间的差异性就是由制药工艺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决定的。药品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制药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用药人的健康。

王学重,就是把过程“控制”做到极致的人。翻开他的履历,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光环:他是国际著名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的教授,是过程工业数据挖掘研究的创始人,其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过程监测和控制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多次重印,他的科研小组被国际同行评审为世界上在智能过程检测研究方面作出了最突出贡献的四个研究小组之一。如此多的成绩,让他当之无愧地入选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新)”人才、首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和青岛市创业领军人才。

风雨经年,初心不忘。2012年,王学重结束在英国利兹大学20年的科学研究生涯,毅然回国,在青岛高新区创办了晶格码(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用知识为他的创业梦开路。

初始 “天才青年”的求知路

重,千里也;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学重”被叔叔解读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本来是孩提时代家庭聚会上的一个解名游戏,却预示了他将来所要完成的人生路。

王学重的老家是山东省临朐县,他高中仅读一年、便跳级参加高考并轻松考入重点大学的事情,直到今天仍被乡亲们津津乐道。

就这样,在1980年,乡亲们眼中的“天才青年”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所学的专业是化学工程,并一鼓作气在中国石油大学读到了博士。“那个年代的博士还是非常‘值钱’的,我们学院那一届只有两名博士生,”王学重对记者说,在当年,博士的学历足以在国内端起稳固的“金饭碗”,但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刨底的执着之心,让他决定接受英国利兹大学的邀请,去那继续攻读博士后。

彼时,王学重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影响他整整二十年。

1993年,而立之年的王学重启程前往英格兰,原本打算读完2年博士后就回国施展抱负。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也不如他的奋斗快。仅用了1年10个月,王学重不仅把专业课学得出类拔萃,同时彻底过了“语言关”,拿到了利兹大学的讲师职位。考虑到当时英国的科研氛围非常浓厚,创新环境也比较好,他就想留在那专心致志地搞科研。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成果,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精益求精,唯有奋斗一途。于是,在利兹大学的校园内,王学重永不停歇、不知倦怠,由于科研中的学术名词需要更专业的英语,为此,他比本土讲师付出更多努力。

王学重的博士生吴魁告诉记者:“王老师爱好体育,尤其是喜爱羽毛球和足球,也许是这个原因,造就了他努力、执着、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性格。”学生们总是担心他太辛苦,经常劝他注意休息,他立即回答说:“谢谢, 你们知道比尔盖茨怎么说吗,他说‘有人曾经问我,你工作这么努力会不会太辛苦。我说我干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感到辛苦呢’”。

春无遗勤,秋有厚冀。十余载光阴弹指一挥间。王学重从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2006年成为了利兹大学的教授,还担任了大学过程环境和材料学院的研究主管。在学术方面,王学重是过程工业数据挖掘研究的创始人,其Springer出版的学术专著《过程监测和控制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多次重印,并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来信好评,几所国际知名大学为此向他抛出“橄榄枝”;他还获得了国际上医药过程分析技术领域最大的仪器供应商、多次获英国女王商业成就奖的马尔文仪器公司对其在利兹大学教授职位的赞助。

在成果转让方面,他的一项研究成果转让给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该公司将成果产业化后,上市3年半销售额就超1200万英镑。

此外,在国际上王学重首先提出了基于独立元素分析技术(有别于传统的主元分析技术)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还在结晶过程模拟和控制领域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

契机 人生不畏新的选择

虽然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实践中,王学重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心中却总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把自己这些年的所学、所感、所思、所做的科研成果由自己来转换成具体的产品,让这些成果落地开花结果。

于是,创业的念头在王学重脑海中不断闪现,他准备自己注册一家公司,把自己研究的优秀成果呈现出来, 造福企业和社会。

2010年,一个电话带来了契机。

打电话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院长,因为之前在学术上就有交流合作,所以他比较了解王学重的科研内容。而这通电话的大意是让他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的评审。

王学重坦言,当时并不了解“千人计划”具体内容,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匆匆提交了材料。没想到,2011年初,他得知自己成为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千人计划’的实施,体现出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转型一个前瞻性的预判。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是要他会做科研,更重要的是把整体带动起来,把后继力量培养起来。”王学重在海外游学工作20年,也看到了各国在高端人才上的“角力”,“有的国家投入跟不上去,回去的科学家最后还是留不住,但我们在这方面是真金白银投入的。”

“回国内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吧,会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从而为企业服务”,王学重下意识地觉得,我国在制药工程领域的发展相对落后,但中国的制药产业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二,发展空间很大,他毕生所学更适合回国来施展。

拥有梦想的人,从来不做选择题,他们只做证明题。打定主意后,王学重毅然结束了20年的英格兰生活,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2012年,王学重加盟华南理工大学,并着手打造在国际上领先的“制药工程和过程控制实验室”。

从英格兰到广州,这10500公里,跨越的不仅仅是两个国家,还有王学重游子归国的抱负,以及从科研理论到产业成果转换的决心。

选择 落户青岛是最正确的决定

如今,王学重的实验室已“兵强马壮”,他心中描绘的未来,是希望能通过实验室的发展带动国内该领域整个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如果不来青岛,如果不来高新区,王学重的创业就会在华南理工大学附近的广州开发区忙碌起来了。

世上的事情不好假设,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丝机缘,王学重的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终落在了山东,落在了青岛,落在了高新区。

原来,是朋友的偶然一次提及,让王学重决定来山东出差时顺路来到青岛的高新区看一眼。就这一眼,让他决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公司的创业总部。

“首先是这里的人非常优秀,亲切而且效率非常高,环境也非常优美,让人赏心悦目。其次,对于我来说,这个选择是很亲切的。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并且青岛市和高新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王学重说。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可遏制,特别是制药领域,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排第二,而山东省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制药大省,这一切都表明,归国创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选择山东选择青岛是正确的决定。

从广州到青岛,这1920公里,跨越的也不仅仅是两个省份,还有王学重对故土的深情厚爱,以及青岛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的吸引力。

2014年5月,在青岛高新区,晶格码(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因为相信王老师的专业水平和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以及他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我非常肯定我们的创业一定会成功,”和王学重一起创业的曹建国博士对记者说起了他的初衷 。

他们这家新生代公司的竞争力在哪里呢?在采访的过程中,包括王学重在内的所有人员,一直试图让我们明白一个词——“控制”。他们告诉记者,每一粒小药片的合成,通常需要20至50道复杂的加工工序,这期间,药物制造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是关键,只有优化设计和控制这些工艺,让合成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

他们还以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例药物安全事故为例介绍了“控制”的重要性:肽咪胍啶酮,一个用于治疗孕妇早上头痛的药物。由于分子的空间结构存在“左旋”和“右旋”的转换,控制不当,会使其在人体环境中从有药性的结构转变成有毒性的结构,当时造成了近两万名儿童出生时残疾。

王学重还给记者看了两张图片,两张图中都是一种头孢类的针剂,一种是国内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是国外厂家生产的。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国内厂家的头孢针剂呈现出的是黄色,国外厂家的是白色。王学重说,按照规定,这种针剂的保存期是12个月,颜色就应该是白色,而国内这家厂家的产品实际上才过去3个月,不应出现这种情况。

“加工工艺和控制技术的落后,常常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影响产品销售和出口,”王学重说,虽然配方一样,加工工艺和控制技术不一样,仅价格的差别就有十倍之大,这充分说明了药品生产过程中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配方一样,原料一样,生产设备一样,产品却不一样,这就是过程控制效果的显现。王学重说,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让过程和产品完美化。

抱负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

有人认为,纳米技术和生命科学一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方向。

纳米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辉煌的前景。在制药领域,现在很多药品颗粒的水溶性非常差,而纳米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颗粒的溶解度。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就是最关键的产品质量参数,所以就需要用到仪器的测量,而目前在国际上领先的“超声颗粒粒度分布测量仪”就是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据了解,国内外使用的颗粒分布检测仪大多数为离线检测,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和处理,这样难免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超声颗粒粒度分布测量仪”可以进行在线检测,只需将探头插入到被检测物体上,便可实时观察其颗粒分布,它可以对数纳米到数千微米的悬浮液中的颗粒粒度进行测量,目前这个技术在世界上尚属首创。

如此精密的仪器,在研发过程中任一环节都要求团队严谨细致。张扬是这个团队的研发人员,他告诉记者,刚读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师兄们就说虽然王老师很平易近人,但对实验室的任何细节都非常苛刻。一天早晨,王学重在实验室发现有一个在线检测探头上有残留的化学物料,他当时就表情严肃地批评起来,并立即制定了更为详细规范的实验制度和安全制度。张扬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才有了公司领先的技术。

此外,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在线二维和三维成像仪器也是国际国内领先。虽然在线实时成像系统还不能测量纳米级颗粒,但是它却能够测量形状和形状分布,对材料、药品的制造过程例如结晶的检测、优化、放大可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工具。通过仪器的检测,运用控制技术,对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就能达到最佳的成品效果。

好的产品在市场上是用质量说话的。晶格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短短两年时间,目前已创收1000多万,即将签订的合同额达1000多万元。

这两个一千万,也是检验王学重从产业走向市场最好的成绩单。

“制药工业技术的提升不仅影响到这一国家战略性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王学重的学生兼公司的工作人员韩睿对记者说,王学重平时就是站在这样一种高度,不停地告诉团队搞研究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还要不断地创新,绝不能在生产制造技术的研发和提升上落后于欧美。(掌上青岛/青网 综合整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