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生日快乐!致那个纯净纯粹的周星驰

    更新时间:2016-06-22 17:16  

我感觉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不明白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beyond的黄家驹,他的歌听了一个高中,可是回过头来我发现我理解的黄家驹只不过是我愿意相信的那一个 黄家驹。

另一个就是周星驰,他的电影我看了几十遍,直到把台词背到烂熟,可惜银幕下的那个白发苍苍沉默的躲在机场角落里吃方便面的中年周星驰我发现我永远 无法走近。

纯粹的电影理想

周星驰是高明的。他拍的关于屌丝逆袭的电影,不管是《喜剧之王》还是《少林足球》,整部电影全部是在描摹一个纯粹的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即他只关怀一个个体如何在社会洪流中保持自我的独特和对于所做事物的纯粹。这种努力保持自我纯粹感的行为,往往就会和外界产生脱节,甚至会有被社会孤立和淘汰的危险。

在《喜剧之王》的开始段落,尹天成对于自己的所扮演的角色“死来死去都死不了”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我所设计的角色的性格是比较调皮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台词是我不想死。”“其实我差点就死了,你再给我多一点点时间,我就死定了。”这样一个纯粹的只是想塑造一个角色的行为,在常人看来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可笑。但是我们纵观影史,所有好的角色都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塑造他的演员不会在意大众的嬉笑,他们只是带着自己的身体完全进入到所塑造的角色的灵魂中,坚持自己对于角色的认同,进而纯粹的表演出角色的喜怒哀乐——这样对于所塑造角色纯粹的爱才成就了无数的伟大演员。

很多描写理想的电影,主人公和《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一样,大多看起来是怀有一腔热血或者怀有某一方面的天赋而怀才不遇,但是他们和周星驰比起来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种对于保持个人独特和所做事物纯粹感的坚决性。周星驰只是想原汁原味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形而下的,是不带野心的,是踏实的;而大多数所谓的励志电影,他们强调的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野心太大,或者说屌丝实现梦想本身并不重要——它怎么实现,或者实现怎样的梦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梦想之后那种给人打了鸡血一般的亢奋的感觉。

譬如国产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整部电影野心巨大——几乎像是由无数的致敬的和“励志”的桥段堆砌出来的一部畅销的成功学电影——筷子兄弟用力过猛,反倒迷失了自我。他们徜徉在互联网所带给他们的成功之中,反倒忘记了当初追求梦想的那股纯粹的粗粝感——他们已经丢失了自己的初心。 劣质的励志电影,往往每句话都离不开梦想、奋斗之类的词语,而且导演更愿意去展示这种所谓的雄心壮志——但是这样的电影人物不再是纯粹的为梦想而战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暂时得不到施展拳脚机会的机会主义者,他们需要的不是通向理想的道路,他们只是把理想当做获取更多名利的工具。所以,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太多这种媒体造出来的”追梦者”,一旦他们达到出名的目的,他们便很快会褪色甚至堕落,(当然也有一些出了名的还不知耻的以”梦想”二字忽悠大众的骗子)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本身追逐的就是名利。

当今很多励志电影还有一个让人作呕的地方就是——主人公只是把梦想当口号,甚至是把自己实现理想这件事情说的多么可怜多么动人以祈求大家的同情心。这是卑劣的。实现理想很困难,这就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也要有承担理想失败的勇气,(所以你不能因为自己付出比别人多了就有一种我必须要实现理想的理所当然的感觉。也不能以为自己失败多了但还在坚持,所以就要求别人理所当然的要为自己的坎坷历程买单流泪。)而这些电影大肆渲染这种底层人物实现理想的不易和艰辛甚至恨不得打出“悲剧英雄”的标签——这就是说我们消费的是一个叫做“理想”的商品,(可能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因,好像每人都是一副怀才不遇的心态,好像自己总有一个梦想没有来得及实现。)于是这个人物越是卑贱越是把理想喊的响亮就越能勾起观众关于自我经历的映射——所以说这些电影不过是给观众打的一剂叫做“理想”的兴奋剂或者安慰剂,药效一过您该干嘛还是干嘛去吧。

《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诠释那句著名的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在老鸨带着自己姐妹去找尹天成学演戏的时候,当柳飘飘说他是“不就是那个在什么电影里站在后面踩着香蕉皮摔倒的那家伙”的时候,尹天仇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丢人,而是感谢柳飘飘注意到自己的演出。这个时候的尹天仇就是周星驰本人的化身了——这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纯粹的追求电影梦想的演员——理想本身是最重要的,外界或者自我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理想本身。或者说,这样的尹天仇是彻底放下身段的,他没有带着“你看我多努力”“你看我多惨”的高傲。他所期待的是观众对于他演员身份的认可,而不是观众对于他悲惨而努力的奋斗过程所打赏的那一点点廉价的眼泪。 对于他的最大的奖励不是名利,而是观众对于他塑造的角色的认可与共鸣。这样一个放弃名利而沉醉于自己的电影梦的周星驰是可爱的,可敬的!

纯粹的爱情世界

爱情是什么?莎士比亚说,爱情就是一剂甜蜜的毒药。当《喜剧之王》的尹天仇追上要上出租车的柳飘飘喊出那句“我养你啊”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确的感知这份情感是纯粹的基于“你与我”的关系的爱情——它是把对方当做一个独立而真实存在的人去爱。这种爱情关系是建立在“对人的存在的完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它无关于物质与地位,也不把爱情的对方当做牟利或泄欲的工具(尹天成是完全有别于柳飘飘的初恋男友的)。这剂爱情的毒药虽然难服,但是始终是甜蜜的。

许多劣质粗浅的国产电影的爱情,譬如《小时代》的爱情不过就是一双名贵皮鞋的价格,这样的爱情纯粹是“我与物”的关系——即对方不过是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的阶梯和获得最大物质利益的工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不稳定,一旦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这段关系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整个《小时代》系列曲曲折折撒了那么多狗血,不过就是再讲一个如何榨干自己的“爱情工具”的“剩余价值”的故事。这样的“爱情”也是毒药,不过始终都是苦口的毒药。把尹天仇放大到周星驰的整个电影世界,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感知到周星驰对于爱情的纯粹性的坚持甚至偏执。

《少林足球》的周星驰所饰演的阿星与赵薇所饰演的阿梅之间的爱情关系,虽然掺杂了某些杂质——阿梅帮助了阿星赢得了比赛。但是这种杂质本身就是非常纯粹的——这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之间的惺惺相惜。它超越了世俗的“工具”观——不是我帮助你,我就必须获得多少回报。这种帮助与其说是杂质,不如说是爱情的同质异构体,它本身就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国产凌凌漆》的凌凌漆与香琴的爱情是不是也有杂质呢?他们的关系本来就起源于一桩精心构造的阴谋——香琴欲借他人之手除掉呆萌的凌凌漆。但是,随着两人的相处这种杂质已经被剔除。譬如,凌凌漆为了给香琴摘一朵白玫瑰而中弹。这样一种幼稚的但是让人动容的行为本身,就是在表露周星驰的爱情观——爱情是纯粹的,为了保持这种纯粹它甚至可以用死亡来做代价。

所以,周星驰电影里的爱情几乎是纯粹的“我与你”的关系,它是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它会自动剔除与爱情无关的东西,以求达到一种纯粹的爱情享受。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而周星驰为了走到今天而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