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南风情】石砌海岸,前海沿儿上的太平路

清朝末年,从总兵衙门沿青岛湾海滨修了一条通往黑澜兵营的驿道,德占青岛后,石砌海岸,在驿道基础上建了一条滨海马路,以德国皇帝名字命名,叫凯撒•威廉皇帝街。但是,中国人一般叫它前海沿儿,或南海沿儿。日占时期叫舞鹤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认为青岛历遭德日侵占,为祈求太平,将旭山改名为太平山,将碌岛改名为太平角,将这条路改名为太平路

太平路上有青岛市区现存最老的建筑——始建于明代的天后宫。从明代建成后,多次重修,现在的天后宫,后殿基本上是原貌,两株银杏是明代遗物,临街戏楼是1937年大修时重建的。院内的两座清同治间碑,是记载青岛历史的珍贵文物。德占青岛后要拆除天后宫,遭到中国人强烈反对,众怒难犯,最终没有得逞。

依《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在山东修铁路、开矿山,成立了山东铁路公司和山东矿业公司,都建在太平路上。矿业公司经营不善,与铁路公司合并,称山东路矿公司,旧址在今太平路、江苏路口。它的西边是德华银行,发行货币,曾是青岛的金融中心,后成为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

太平路上早期建有两家商住旅馆,一座叫中央旅馆(亦译中心旅馆、中和旅馆),“有客房30间、优等厨师,每天费用3-5元,在济南府有分号”;一座即利王子饭店(后东馆),1910年又扩建了中馆,1914年后叫大饭店,兼并了中央旅馆作为其西馆。抗日战争后,东馆曾作为国民党青岛市参议会办公地,解放后为市政协办公场所,今已拆建为泛海名人酒店。中馆曾作为日本总领事馆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后为美国兵队驻地,现为栈桥宾馆。西馆解放后作为青岛日报社办公场所,近年来拆除,与原鲁大公司旧址连在一起新建了青岛报业集团大楼。

青岛房地产商人刘子山在太平路建了一座大楼,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后,刘子山将其赠予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做办公楼。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米亚院青岛出张所,解放后一度作为中共青岛市委办公楼,今拆建为华能大厦

日本在中山路口建了海军司令部,建筑造型似一军舰,墙体也涂成了军舰的灰色。抗战胜利以后,成了美国海军司令部。

1949年,美国驻青岛领事馆一度也在楼内。解放后曾作为中共青岛市委的办公楼,现在成了一片绿地。

太平路上建有德商的礼和洋行,是一家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日占时期,利用这建筑成立了反动的“新民会”,这是一个汉奸宣传组织,作恶多端。解放后,曾为河南路小学使用。

英国人帕默1910年写的《青岛》(李厚基译)一书记载了当时太平路上的景观:“由优美的威廉皇帝大街向东,是通往大衙门的最近的道路。人们先后经过中心旅馆和亨利王子饭店,还要经过德华银行。亨利王子饭店和德华银行之间、威廉皇帝路口顶端,矗立着锥形的叶施克纪念碑,它坐落于海岸上的一块不大的突出地面上,四周花园环绕。继续前行,还要经过山东路矿公司、中国大庙(天后宫)到大衙门,它也曾是德国总督办公地,1889年亨利王子曾在此下榻。”

太平路上有著名的栈桥,本是1892年建的军用码头,后成为观光旅游景点。1915年劳乃宣在诗中写道:“海天万顷清光煦,沙堤千尺沿低树,斯须轩足登栈桥,直到沧波渐深处,士女如云不知数……”。栈桥后来曾多次大修、改建,增建的回澜阁,是青岛第一个百年的标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马海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