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山东"海洋GDP"达1.1万亿 启动"海上粮仓"

核心提示: 2015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在这一年,山东全面启动“海上粮仓”建设,设立3.2亿元的建设投资基金,启动渔业资源修复等43个重点项目。

今天上午,2016年山东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5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在这一年,山东全面启动“海上粮仓”建设,设立3.2亿元的建设投资基金,启动渔业资源修复等43个重点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0处陆基生态型标准化渔业基地、10处集中连片海洋牧场“生态方”。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靠海吃海,山东全面开建“海上粮仓”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在会上介绍,2015年,山东全省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预计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1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92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7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2015年,山东省政府在莱州召开了“海上粮仓”建设现场会,海洋与渔业部门编制了《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构建了“三区三带、一极一网”空间发展框架。设立3.2亿元的“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启动渔业资源修复等43个重点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0处陆基生态型标准化渔业基地、10处集中连片海洋牧场“生态方”、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和10处省级休闲渔业公园。创建了离岸自然发展、近岸融合发展、陆基标准化发展、内陆生态发展等四种模式,总结推广了泽潭、明波、海益等多个发展模板。目前看来,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发展良好、成效明显。汪洋副总理视察山东省海洋渔业建设时,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深耕海洋,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发展现代渔业。

注重保护,率先建立全海域“生态红线”

王守信说,回顾“十二五”期间,山东海洋与渔业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海洋生态保护和预报减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召开了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现场会,总结并推广了“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截污”的治理模式。组织划定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海域的生态红线制度。

记者了解到,山东已建成41家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日照市入选海洋领域唯一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青岛市、烟台市获批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已达5处。预报减灾机构建设取得突破,省编办正式批复设立“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滨州、烟台两市海洋预报减灾中心获批设立,东营、潍坊预报减灾实现业务化运行,长岛、文登、寿光、沾化等县采取加挂牌子、增加职责等办法开展预报减灾工作,全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已具雏形。

渔业转型,发展“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纵观最近这5年,山东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推行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省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达453处;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到900万立方米,占全国的1/3;建设海洋牧场2209公顷。认定了7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和1处省级休闲渔业公园,举办休闲海钓赛事上百场,拉动消费收入7.2亿元,相当于所钓渔获物价值的53倍,“渔夫垂钓”微博、微信平台上线运行。

山东已投入海洋增殖放流资金1.65亿元,放流各类苗种68亿单位。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全省抽检阳性样品执法查处率达100%。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95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首次组织开展水产品仓储型和综合性冷链物流企业评级工作,有6家企业取得国家颁布的A级物流企业资格评审。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百个农产品公益品牌评选中,山东省渔业品牌数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的“中国水产商务网”,入驻企业达到3100多家,实现线上交易额10亿余元。

挺进远洋,万吨“稀罕货”走上餐桌

最近,山东全省新建投产远洋渔船54艘,总数达到450艘,实现产量46.9万吨,产值48.5亿元,同比分别增29%、50%,创历史最高水平。青岛市远洋捕捞公司首次赴南极海域开展磷虾捕捞,实现产量3264吨。在所罗门、塞拉利昂、俄罗斯和纳米比亚4国管辖海域实施了新的过洋性远洋项目,加纳、乌拉圭、斐济等海外渔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通过加强“渔超”对接,推动远洋渔业产品进超市,山东省内外各大超市累计销售近1万吨。省政府和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委成立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平台永久性会址建设,举办了东北亚渔业经贸合作峰会。组织参加山东省-南澳州合作发展论坛,签署了海洋与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成功举办“台湾山东周”鲁台渔业合作洽谈会,一系列对接活动,将助力更多渔船挺进“深蓝”,捕鱼捕虾。

覆盖监控,近岸海域有实时“电子眼”

如今,山东正引导优质项目,向已批复集中集约用海区内聚集,2015年内共确权海域面积16.8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10.8亿元。编制完成了省海岸线和海岛保护等规划。启动实施“数字海域”工程建设,将国家海域动态监管系统延伸到34个县,实现了近岸海域全覆盖立体实时监控。

此外,山东开发渔船身份电子识别系统,全省6.5万艘渔船安装了电子身份标识。威海、日照开展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设了渔港视频监管系统,新建36座渔港射频识别基站,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大力开展涉渔“三无”船舶和禁用渔具整治行动,全省共排查涉渔“三无”船舶1659艘,拆解619艘,清理取缔“绝户网”1.5万套。

科技支撑,全国最大海上牧场下水试运行

“十二五”期间,山东科技支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行了“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发展模式,认定了首批16家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省省部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44家。同时,推进青岛、烟台、威海3个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了明月海藻、中远造船等一批高技术企业。组织开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构建、黄海冷水团养殖工船、“测水配方”增殖放流等科学试验,全国最大的海上牧场生产平台已下水试运行。

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可视、可测、可控”的海洋牧场观测网,选划布设25处观测站,展现了“透明海洋牧场”的丰富功能和广阔应用前景。全省发布了29个渔业主导品种和14项主推技术,在68个县示范推广,培育科技示范户1.3万户。开发全省渔业技术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渔业通”,在线监测企业3000多家。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