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村:从平房到新楼 一湾清流忆往昔

来源:青网    更新时间:2015-10-09 10:43  

IMG_6510

王知快和于秀香是一对耄耋之年的夫妻,是住楼房里的老湾头村人。在初秋的下午,寻着新楼房干净的楼道走进老两口家中,面对满桌子的老照片,听他们讲述的是在湾头村度过的大半生,和这个代表青岛的老村子的故事。

湾头村的历史上溯可到公元1400,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已经存在了600多年。因为在胶州湾的东头,所以当年顺口叫的“湾头村”作为正式的名字,陪伴了一代代村民,也见证了青岛乃至中国的历史变迁。在王知快夫妇的讲述中,我们重走了一遍湾头村近80年的历史。

DSCF0001

人杰地灵的湾头,朝廷曾给立牌坊

湾头村有三大姓:王、张和赵。王知快从小就知道,湾头村的王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出过许多大人物,雍正皇帝的老师、传播汉文化的学者王懿,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将王荣基都是湾头村人。

王懿是青岛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人,他的祖父王柱今因为教导子孙有方,获得朝廷给立的牌坊。当时,在王懿中举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就听说了王柱今三儿一孙都取得了功名,于是,御批为王柱今立功德牌坊。传说当年为了给牌坊选址,还专从京城请来两位风水先生,看好了地角和风水,在今李沧区北部大枣园内立了一块功德石碑。这是青岛地区唯一幸存的功德石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湾头村人杰地灵的象征。

而王荣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曾经领导过北伐战争,村里的老人提起来就赞不绝口,说他“从没打过败仗”。提起这些湾头村历史上有名的人才,王知快两口儿觉得十分自豪。

改革开放的风吹到湾头,穷村子变富有

湾头村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老村庄,更是映射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路程。提起发展,于秀香有说不完的故事。早年的湾头村贫穷落后,那时候整个国家经济状况一般。五十年代的时候,一家兄弟五个睡一个大热炕,夏天的晚上又烫又挤,无法入睡;邻里街坊都拿着凉席出门,睡在大街上。这种纳凉方式一直到七十年代后期,兄弟分家才有所缓解。

真正让湾头村富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之前村里都是集体工作,挣工分,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一穷穷一片。改革开放之后,村民们可以自己干,各显其能。村子里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窑厂、服装厂、石子厂……每个人都能发挥能力,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村民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于秀香记得很清楚,自己办了一个家庭小服装店,加工服装,收入也开始多了起来。

IMG_6475

新房子里遇见老邻居,新世纪的湾头村喜事连连

一边聊,两位老人一边展示自己的新家:一间70多平米的新房。暖气空调大窗户,泡着茶在窗户前看书是王知快现在的兴趣之一。2007年湾头村开始拆迁,2012年,王知快夫妇喜滋滋地搬进了这个新房子,离开了原来那个冬天生炉子夏天吹风扇的旧房子,楼上楼下住的不是陌生人,而是之前一个村子的乡亲。湾头村的村民们又住到了一起,在新房子里遇见了老邻居。

从2005年开始,村子里工人的工资和老人的补贴开始连续大幅度提升。每次提升都涨高至少200元,王知快和于秀香的生活也跟着越来越滋润。到2015年,这十年间,湾头村村民工资提高了至少十倍。

现在湾头村的老房子已经不在了,但湾头村的村民们在新房子里还是来往着,相互照顾着;湾头村这些年的故事随着老照片和村民的讲述在心间流传着,这个古老的村子,伴随着多代人的成长,也映射着青岛和中国的成长。

离开的时候已是黄昏。王知快和于秀香两位老人站在新楼房前挥手告别,满是笑意的脸上,是整个湾头村的过往和幸福。

文/耿婷婷 图/柳栋

浏览更多村庄故事:http://special.qing5.com/150921

旧时光页面二维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