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莒国鼎盛馆中“藏” 日照新颜醉丝路

IMG_2988

莒国鼎盛馆中“藏” 日照新颜醉丝路

“直播中国、重走丝路”直播小组走进日照 “金缕玉衣”、“蛋壳陶”等镇馆之宝亮相直播

日照,这个被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也跟青岛一样,属海滨城市,这里同样有细腻的沙滩,激情的浴场,甚至连帆船运动中心都与青岛奥帆中心有些相似。惟独让人惊讶的是,在日照的莒县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大量的国家一级和特级文物,从黑陶起源到青铜珍宝、从治病石器到金缕玉衣,从文物可以看出当时莒国的繁荣和昌盛。从17日至19日,直播记者带你走进日照,去追寻丝绸之路上节点城市曾经的辉煌。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汉峰

发现之旅——黑陶传人今犹存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因此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如今,还有人能做这样高超的蛋壳陶吗?近日,直播记者走进两城地区一黑陶艺人家中采访。

从日照经过一个余小时的行程,直播记者来到两城镇进行采访,远远就发现路边有一黑陶厂,走进厂里,迎接我们的就是现代黑陶技艺传人刘加东。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精神头十足,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 ,他是这家黑陶厂的经理、首席设计师,是日照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加工车间,几名女子雕刻师正忙着雕刻黑陶作品。据刘加东介绍,这些雕刻师都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有的是美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她们来这里,需要学习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出徒,这个时候才能独立放开雕刻作品,否则只会浪费陶坯。

在现场,刘加东还饶有兴趣地拿起一块坯土,然后放在制胚机上,随着机器的旋转,刘加东的手在上面一开始是按压,成形后,接着他的手就像变魔术一样,将一土坯立起来,然后两手内外“夹击”,很快,一个陶瓶就现出了原形,然后经过晾半干后,再经过雕刻工人的雕刻和打磨,过20多天后,再入窑。经过24小时的烧制,才能成黑陶作品。

在厂子的院子里,有一烧制黑陶的窑。据刘加东介绍,他是根据以前前人的描述制作的这土窑。上面有几个出气孔,窑口只能容一个人进去。放置陶坯的时候,都需要他亲自钻进去,要不他不放心。另外,在出窑的时候,他往往也是亲自动手,因此,他需要保持“苗条”的身材,否则只要一肥胖就钻不进去。好在他现在已收了个徒弟,平时的活大都是由其徒弟代劳。

在其近千件作品队列室里,从仿制的蛋壳陶到一人多高的陶瓶,据其介绍,最有价值的是陶罐上富有内涵的雕刻作品,不但有龙还有一些植物及动物的作品。里面最值钱的也就五千多元,而仿制的“蛋壳陶”仅卖千余元。目前,“蛋壳陶”已成了日照市有关部门评定陶艺大师的标准,只要能做出像样的“蛋壳陶”,有关部门才能发证书,否则根本过不了关。

人文之旅——莒都辉煌馆中藏

莒地,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兹舆期。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莒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当地有句话,“不进莒县博物馆、不知道莒都的繁荣。不进博物馆、不知这里的辉煌。”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走进莒县博物馆,才感觉到这里的内容“丰富”。博物馆分三层,底下一层为汉墓群展,里面汉砖林立,一尊完整的汉墓墓葬都“搬迁”到这里。在汉墓中的汉砖上,有一幅精美的雕画,上面是墓主人的礼仪画像,而下面则是一女子拥吻夫君的画像。据馆中人员介绍,这是发现最早的夫妻恩爱的画面,说明墓里面是夫妻合葬的墓穴。但可惜的是,发现这座汉墓时,里面除了汉砖,别的物品全部被盗墓贼盗走。

在二楼的展厅里,则放着镇馆之宝——大口尊。这在莒县出土的文物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这里的大口尊上面的象形文字,则比甲骨文早1500余年,将我国的象形字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馆员介绍,在这里出土了很多的大口尊上面都有象形字,并且有一些象形字也都破译出来了。像博物馆上面的标识则是“太阳、云彩和山峰”组成,据馆长介绍,这是古人为记事所用,近年有人在附近的山坡处,在太阳刚出升的时候,则看到这一奇景。充分证明,上面的图案是古人记事用的,同时也是象形文字的开始。

钩沉之旅——金缕玉衣何人穿

在二楼的展厅最后部分,却意外发现另一件宝物——金缕玉衣。据相关人员介绍,在莒县范围曾出过两件金缕玉衣,但在旧馆搬新馆的过程中,却遗失了一件,目前仅剩这一件复原的金缕玉衣。据馆员介绍,这件玉衣身上的玉片,大部分是现在的玉打磨而成,而真正的出土时的玉片,身上仅四十余片,复原的玉衣看起来有一米七高,整体人形全是玉片包。而在其旁边的展览处,则散落着近百片的玉片,这也是出土的玉片。

据史料记载,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文物,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据馆长介绍,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两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西汉,长174、宽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直播记者将去第三站徐州,进博物馆看馆藏的金缕玉衣,与莒县的“金缕玉衣”作一比较。

莒县出土的金缕玉衣,一直没有查到其真实主人的身份,这或许永远是个谜?但从莒县的历史来看,莒国故城西周封国,出至已姓。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莒人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周朝建立后,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仍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那么多年,出几个国王将相用金缕玉衣很正常。

经济之旅——日照特产飞国外

日照除了拥有亚太博森这样的浆纸行业的佼佼者,将成为行业标准的制订者。还有有机茶及全羊汤,虽然说是土特产,但是同样的东西,他们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口味。

在日照岚山有一片山,这里的山看起来与别的山没什么两样,但这里的茶叶却远近闻名。经营这里茶厂的是一位弃官包山的中年男子,看起来有五十多岁,走起路来虎虎有风,他叫刘波。他先是领着我们参观他的茶园,在半山腰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间,却长着一畦畦的茶叶,难道茶叶种在这里会吸取松香味?答案是肯定的,他根据茶叶喜阴的特点,在松林间套种茶叶,没有想到,炒出的茶叶除有茶香还有松香味。紧接着,他一发不可收拾,在满山遍野里种下了桂花、玫瑰、竹林,然后在里面套种茶树。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都获成功。他采用的都是羊粪和黄豆施肥,茶叶还带有一股豆香味,而为了防虫,他还在茶园上方用防虫网罩住。而炒出的茶叶,他还取了一些好听的名字,什么“探春、迎春、惜春”等红楼系列,还有“醉春风、悦风、红悦”等诗意的名字。好茶种出来了,有机茶也曾代表国内同行业去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并获好评。

而另一个美食则是这里的全羊汤,在莒县县城一条道上,一家名为“世起”的全羊汤馆格外引人注目。在店外,烤全羊则很显眼,烤的羊腿也在滋滋冒着油,走进店内,里面的厨房与餐厅仅一墙之隔,大锅在冒着热气,里面的羊肉和羊骨头正上下翻滚,大厨们一边忙着朝里加汤,而另一方正朝外舀汤。

据大厨李光福介绍,他们这里的羊全部收自民间散养户,味道正宗,如果是集体养育的羊,这里不收。他们从凌晨3时起来升火,然后一直煮到晚上10时才停火,一天下来能煮四五十只羊,全部被当地的人来消化了。记者注意到,这里煮出的汤全部白色,然后自己调味,品起来,味道确实不一般,一点膻味都没有。再配上日照的大饼,一道美食大餐就在眼前。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汉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君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