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地 > 正文

晚报全媒体首部本土纪录片即将亮相 第1季再征7个题材

核心提示: 青岛市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近日联手青岛晚报全媒体,制作国内首部“微记录”系列视频——《美丽青岛,乡愁记忆》。目前,首期作品《土陶第一村》已基本完工。

乡愁是一碗沽河水,乡愁是一朵崂山云,乡愁是一口胶东腔……加速推进城镇化的青岛,正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青岛市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近日联手青岛晚报全媒体,制作国内首部“微记录”系列视频——《美丽青岛,乡愁记忆》。目前,首期作品《土陶第一村》已基本完工。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琴) 

《乡愁记忆》期等你参与 

即日起至5月31日,青岛晚报全媒体将推出“分享乡愁,把你家乡拍进电影”主题活动,征集市民的乡愁故事、文章、图片、音视频。活动将选出最动人的乡愁图文影像,在青岛晚报、掌上青岛客户端、青网及三微矩阵上刊登发表,优秀作品将予奖励,特色乡愁题材还将拍成微电影编入该系列纪录片。 

“乡愁”镜头对准平度何家楼 

“通过这一系列的作品,我们想唤起青岛几代人的记忆,激发人们深入了解家乡的热情,让散落在青岛民间的传统文化得到汇聚和升华。”青岛市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系列片拟用9个月的时间在城阳、莱西、胶州、平度等走访传统村落,探寻文化遗产,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端作为传播平台,让更多年轻的群体从“乡愁”中获取正能量。 

乡愁记忆第1季把镜头对准了“土陶第一村”——平度何家楼。 

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土坏房里,平度凤台街道何家楼65岁村民张洪升反复揉捏着黄粘土,在飞转的陶轮车上拉坯成型,片刻间一个古朴的笔洗雏形诞生了……大到陶缸、陶瓮、炉盆,小至碗、碟、钵、罐,以及建筑使用的釜台、笱头等,在这里都能定型烧制。 

“村庄土陶有600多年历史了。 ”何家楼社区会计、村志编撰人之一张书功介绍,村里拥有祖传绝活的不少,只是随着陶器退出现代生活,村里原本家家户户制陶,现在仅剩3户。 

何家楼成为土陶第一村,还源于这里的陶土资源。这里的土质细、有韧性、透气性好,且不含重金属。 

“这手艺不能从俺这断下啊。 ”张永敏忧虑地说,如果不加保存和传承,估计10年后,平度土陶就将不复存在。而如今,正是对老手艺的难以割舍和对土陶的留恋,老艺人们才一直坚持下来。 

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未来这里将建设一座土陶博物馆,这笔文化遗产将得到延续和传承。 

85后主创团队赢得粉丝口碑 

2台单反机,1部摄像机,3个镜头。由5名85后组成的《乡愁记忆》主创团队是青岛掌控传媒的生力军。自2012年成立以来,这支新媒体视频制作团队接受过“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颁奖晚会、“三民”活动述职报告等大型直播的历练。值得一提的是,由他们创作的青岛首部本土脱口秀《说道说道》,上线仅4个月,单期节目播放量10万次以上。 

“第1季共约8期,每期时长5分钟以内,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效果更佳。 ”视频团队负责人介绍,他们将以“互联网+”的模式摄制,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当期主题解析、建言。整个系列有望于今年11月杀青。 

该系列作品将通过掌上青岛APP、青网、微矩阵等渠道发布,中国移动媒体联盟、中国媒体微信联盟、正和岛、长城会等合作渠道也将在全国范围推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孙源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