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稿库 > 正文

阿占与她的“青岛蓝”

核心提示: 宣德瓷瓶的钴蓝是古朴清丽的,设计蓝图的普鲁士蓝是天马行空的,中亚地毯的靛蓝是神秘抽象的……蓝有很多种,而阿占笔下的“青岛蓝”,静冷、浪漫。在外人看来,她是作家,是画家,是《青岛晚报》资深编辑,是艺术市集占artshop创建人。阿占说,自己不过是个边写边画的人。一幅画, 一件瓷,一本书,一条丝巾,她摇曳的笔尖无处不在,处处生花。这个自称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熟年女子,试图打破艺术的形式界限,让艺术回归生活,随处可见,随时携带,随身演绎。

阿占最新

“青岛才女”阿占

宣德瓷瓶的钴蓝是古朴清丽的,设计蓝图的普鲁士蓝是天马行空的,中亚地毯的靛蓝是神秘抽象的……蓝有很多种,而阿占笔下的“青岛蓝”,静冷、浪漫。在外人看来,她是作家,是画家,是资深编辑,是艺术市集占artshop创建人。阿占说,自己不过是个边写边画的人。一幅画, 一件瓷,一本书,一条丝巾,她摇曳的笔尖无处不在,处处生花。这个自称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熟年女子,试图打破艺术的形式界限,让艺术回归生活,随处可见,随时携带,随身演绎。

“十年后,我会成为一名作家”

一汪蓝色里,白色线条勾勒出城市一角,这是阿占的著作《青岛蓝调2》封面。从书到画,从瓷到丝缎,甚至是画室的墙面、地毯,都有一抹蓝色的身影。“每个城市都有它的颜色,就像重庆是红色的,西安是灰色的,青岛是我心中唯一的蓝色。”在莱阳路出生长大的阿占,对老城与海有种执着的迷恋。小时候,放学不回家,她会沿着这里一遍遍地走。

自5岁开始,阿占在母亲的逼迫下开始画苹果和军舰,每天一幅,画不像就要挨打,直到手被打肿为止。由于练就了一身童子功,小学二年级有了美术课,她一提笔便很出众。进入学校美术组,五年级又获青岛市少儿绘画二等奖。渐渐,画画从父母之命,变成了阿占的内心之言。

阿占个展以及新书签售海报_副本

阿占个展以及新书签售海报

“那时候少年强作愁,还喜欢说一些书本话。”初中时,她就曾向很多人夸口,十年后要成为一名作家和画家。“别人都说,你别吹牛了。”但是到了高中,有人开始相信了。90年代初期,那时大学还没有扩招,艺术系各专业招生都是每省一名。没有父母的陪伴,阿占自己扛着画夹颜料,逐城赶考。最终,她考上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当年最早的一批211院校。“现在回忆起来,同龄人都认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沧桑。”

梦想成真,看似美好的字眼,背后却是坚持与不弃。因生活所迫,当年与阿占一起学画的中学和大学同窗纷纷改行。“我不想扔下一份从5岁开始操持的童子功,没有时间画大画,我就画插画。”当记者问其对艺术的热情从何而来,她说:“我的生命张力需要艺术来宣泄。”

青岛蓝调,让纸上的行走有温度

插画,住在文字的隔壁。对又写又画的阿占而言,文字传达抽象概念,图像呈现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文字的白描可以通过插画立体起来,而插画无法企及的精神层次可以凭借文字力透纸背。在纷繁的城市视觉中,二者是相互依恋的,共同维护着最经典的阅读习惯。

《设计·生活》、《靡生活 乱房间》、《一打风花雪月》……文图映衬的形式成了阿占著作的冷艳标签。其中,《青岛蓝调》系列更是她献给这座城市的情书。曾有本地读者一次性购买100本,分送给外地朋友;也有人因为这本书特意来此旅游,更有人毕业后直奔青岛工作。“在微博上很多陌生读者给我留言,让我很感动,他们是我写下去的动力之一。”

《蓝莲花系列1》油画

《蓝莲花系列1》油画

阿占说,两本《青岛蓝调》成了她的生命参照系,让纸上的行走拥有温度。如今,她正在进行《青岛蓝调3》的创作,预计下半年出版。“世上有饭搭子和戏搭子,也可以有书搭子!当书写到瓶颈处,老ryan陪我潜入老城谷底苏州路,寻找凋蔽在高架桥下的记忆……”这是阿占在微博上的一段记录。她告诉记者,写作的前半程通常会遇到很多瓶颈,写不顺,或者气场不静,这种时候,她便会出门寻找素材。“生活太丰满了,只要走出去,我就从来没有失望过。”

一个艺术市集,一颗回归之心

春分时,阿占会从八大峡悠然走至中山公园,去当年的写生野地画瓷。与年轻时的急于求成不同,现在的她在创作时终于可以从容不迫一些了。去年11月,阿占在青岛中心二楼有了自己的开放画室——占artshop。在素烧的白坯上画青花,在丝绵上染印出青岛四季,这里更是一个永不谢幕的展览,一个迷你的艺术市集。在这,你能遇到知名的作家、艺术家、出版人、美术馆创建人,也能发现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

梧桐树3

阿占的陶艺作品《梧桐树》

“艺术作品两个最大的属性就是展览和收藏。”阿占与“芮莉”公司合作推出岛城首个文创品牌“只·画”,呈现从手到心的研磨之路,让艺术回归生活。

对于写作,她说永远有遗憾,没有最满意。对于艺术,她说这是她的存在方式,快乐所依,痛苦所在。对于未来,她说要写书,画画,吃素,看世界。(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刘琴)

人物观点

手捧一本书的经典举动 永远不会被电子书替代

记者:这几年来,电子书日益流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实体书。作为一名作家,您觉得未来实体书会逐步失去市场吗?

阿占:人类对反射光的接受是亿万年形成的。阅读纸质书时,反射光会很自然地进入人体感知系统,电子书的直射光却做不到,人体会有本能的躲闪和避让,亲近感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手捧一本书的经典举动永远不可能被电子书替代。

记者:年初,湖北诗人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因为被微信发布,火了大半个中国。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您的书籍作品,有没有放在网上供人免费或者付费阅读?

阿占:我可以接受免费阅读。写了文字,就是给别人看的。写散文本身就不是为了赚钱,想赚钱早去写电视剧了。只要有人喜欢文字带来的愉悦,就是让人满足和开心的事情。

记者:在您看来,现在青岛的艺术氛围和前些年有什么不同?

阿占:更好玩了,更文艺了,更文明了。一些城市新地标、时尚事件、感人面孔不断出现,包括这几年新生的非官方展览馆,青年旅社,集咖啡、阅读、沙龙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城市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

记者:最近,青岛开了一家大型的独立书店,里面有书、有咖啡、有艺术品,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您怎么看待这种在网络时代逆生长的书店?

这些书店是文艺理想的体验现场。是多维而立体的阅读空间将书的意义放大、完善,一切更鲜活了,更有生命力了,很赞。我将在《青岛蓝调3》里记录这些新生的独立书店。

703f1245tw1emjo5ydo8aj20c80kxadj

占artshop一角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江晓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