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稿库 > 正文

山东青岛30年"老收藏"自建民俗博物馆 免费开放

核心提示: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第七届 “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消息,由山东青岛青西新区文广新局推荐的辛安街道徐福博物馆馆长潘进和入选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第七届 “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消息,由山东青岛青西新区文广新局推荐的辛安街道徐福博物馆馆长潘进和入选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潘进和多年来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他发现的台头遗址目前已成为市级文保单位;经过多年收藏积累,利用收藏文物数千件合作建成黄岛徐福民俗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年接待观众上万人次。昨天,本报记者走进他的博物馆,听他讲述收藏的故事。

沙土里淘得第一件藏品

今年58岁的潘进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十岁,他是土生土长的黄岛辛安街道台头村人。早在上个世纪80代的时候,他就迷上了收藏。

“当年在农村集体农田里干活,在地里经常能挖出很多的石器、陶罐,我知道那些东西都是古人埋在地里的,我特别想知道它们都是哪个年代的、干什么用的,对这些东西感觉特别好奇。 ”问身边的人,也没个能说清楚的,就自己去查历史资料,可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吧?他一定要弄清楚。

1985年,本村一农户翻新旧房子时,挖地基,挖出一个跟筷子模样的骨头,上面虽然有点刻计,也没有当回事,随手就扔到路边沙土堆上。被潘进和捡到后,如获至宝,他经过查资料,发现这是一个秤杆,并且它是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的,惟一不同的是,秤杆是用象牙做的。从此,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象牙戥子秤”。

细心发现台头遗址

2001年,家门口道路施工时,细心的潘进和发现在挖出的土里夹杂着很多陶片,以他的经验和平时学到的文物知识,断定为龙山文化遗存。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他立即报告了当时的黄岛区文物管理所,随后文管所领导向上报告了市文物局。市文物局随后派工作人员对台头遗址进行了探查,经探查表明,这是一处距今有4000多年的文化遗址,文化层深达1.2-1.8米,面积为20多万平方米。在这个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点型的龙山文化蛋壳陶杯、陶簋、陶罐、石斧等残片文物。从而将黄岛的人类文明史从以往史料记载的汉代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潘进和的这一细心发现为青西新区添补了一项龙山文化遗址空白,随之该遗址被青岛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办起私人博物馆

自从迷上收藏后,他走街串巷去找老物件,家中的藏品越来越多。昨天,记者走进他的博物馆,整个展厅分龙山文化、商周文化、两汉文化、元明清文化和民国文化等五部分,共分为陶器、青铜器、瓷器、木器四个系列。有商周的陶鬲、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龙山文化的玉器、宋代的青釉、清代的象牙雕,每个时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器物。

据潘进和介绍,他收藏的汉代至清代时期的古秤十分完整,且是一个系列。他收藏的清朝乾隆时期的地图,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时期刻有“日本三木商店”的酒坛,则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据了解,2006年,潘进和与薛瑞密两人拿出搜集几十年的千余件藏品,在辛安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辛安民俗文化博物馆”,让大家免费鉴赏,它同时也是辛安中小学的爱国教育基地。 “我不求什么回报,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本土有这么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后我有好的藏品,我依然会无偿把它们放到博物馆里,让大家来认识它们。 ”

潘进和收藏的这些文物一律不卖,他称要对历史负责,对国家文化遗产负责,要让这些瑰宝有个好的归宿。他说自己创办的这个博物馆,里面所有藏品都是国家的,现在暂时我保管,一旦国家需要,我随时无偿捐给国家,让这些宝贝传承给子孙后代,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王汉峰 陈学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周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