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访客 > 正文

《青年志》音乐大师的独白

 

17岁成为在小提琴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大陆第一人,22岁成为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唯一私人弟子,这是胡坤。因文革,与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独奏职位失之交臂;因没有琴房,只得在洗澡间里练习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这亦是胡坤。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当胡坤作为小提琴家已蜚声海内外时,却毅然向指挥领域发起挑战。本期《青年志》走进的是,小提琴家胡坤的多面人生。

0F2A9276

错失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独奏职位

米色西装加牛仔裤,温和的笑容,儒雅却不失锋芒,这是胡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出生于四川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教授,母亲是钢琴演奏家,胡坤的音乐之路可谓顺理成章。“其实小时候对钢琴更感兴趣,但是父亲说我手太小,弹琴没前途。”胡坤回忆说,那时琴谱都是由母亲亲手抄写。

1976年,13岁的胡坤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折。初到北京的四川娃儿以一首《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乐坛,引起了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注意。“当时他们领导带着有国徽的介绍信去成都,要聘我为独奏演员。”恰逢文革时期,教师家庭出身的他却因政审不合格,错失机会。但命运仍眷顾着不懈努力的人,同年国防科委文工团特聘胡坤为独奏演员。

开往新疆的列车厕所,众人的洗澡间,宿舍楼的屋顶,这就是胡坤的琴房。“拉小提琴需要看弓走得直不直,没有镜子我就只能看太阳下的影子。”胡坤笑言,当时没有唱片,他只能去买广播电台处理的大盘磁带。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胡坤坚持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声音。

轰动赫尔辛基的中国小提琴少年

抛去“四川来的小神童”的光环,下一步该怎么走?乐于挑战的胡坤为自己设立了一座高峰。1979年,国家文化部决定派选手到芬兰赫尔辛基参加西贝柳斯小提琴国际大赛,机会来了!经过严酷的全国选拔赛,次年,17岁的胡坤以第一名身份代表中国参赛。“走到停机坪上的飞机,那感觉就和阿姆斯特朗走向火箭登月似的。”纵然如今已走遍世界音乐名城,可回想起第一次出国比赛,胡坤兴奋依旧。

高雅庄重的黑色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看到西方比中国超前四五十年的演出着装,胡坤顿时自信降到冰点。“带队老师安慰我说,能进第二轮就不错了。”但当胡坤一曲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结束,观众竟蜂拥而上,“你怎么知道莫扎特的?”“你是怎么把西方音乐拉出了东方美的?”报纸第二天的新闻标题便是《轰动了赫尔辛基的中国少年》。最终,胡坤闯入决赛并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成为在小提琴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大陆第一人。

拿起指挥棒的小提琴演奏家

“艺术的三个死敌:平庸、千篇一律、粗制滥造。”德国作曲家舒曼如是说。琴音遍布全世界一流的音乐厅,灌制的唱片被欧美听众珍藏。胡坤终于登上了小提琴的顶峰,但下一座高山在哪?。

“就好比一个演员演了一辈子的戏,突然相当导演了。”2003年,胡坤又给自己委派了新的角色――指挥。在他看来,乐队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而如今师从指挥大师科林·戴维斯的胡坤,正在攀登他音乐生涯的另一座高峰。(本网记者 刘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竹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