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稿库 > 正文

过来人:很多证就是死背指定教材 屁用不顶

青春和钱都搭在废纸上了

为了增加“含金量”,应届毕业生也会尽量拿“双证”或“多证”。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的周女士,在北京工作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回忆起大四的下半学期说:“当时看见别人考了,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多拿点证,万一用上就没白花钱。毕竟艺不压身,管它有没有用,先考个证再说。”

说着,周女士拿出来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证件十余本,摞在一起足有20厘米高。记者看到,里面除了几个专业证件,还有“涉外秘书资格证”、“广告从业资格证”、“健美操证”等。但讽刺的是,她现在从事的工作却和其中任何一个证书都没有关系。

“这些证的费用基本上都是300块钱,培训上课的时候也是可去可不去,考试大部分是开卷,现在看来,跟直接花钱买个证没什么分别,但当时就是乐此不疲。”周女士说,找工作那段时间,她就装着这些证每天奔走在各个公司单位的招聘部门之间,“去广告公司吧,人家说这个证不行,去公关公司吧,人家说那个证没用,理由都是与他们承认的认证单位不符。到头来几乎除了毕业证、英语四级证、学位证之外没用到别的,钱也白花了。”她说。

需要一个正确的考证态度

黄益倩读硕士研究生时,也曾是考证一族。至今,她身上揣着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对外教师资格证、导游证和初级心理咨询师证。

她认为,只要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真为了提升技能或综合素质的考证,应该给予支持。“考了初级心理咨询师后,我发现我变了。”黄益倩说,她变得更加能换位思考,变得更具亲和力,与老师和学生们都更能打成一片。

不过,她旗帜鲜明地反对为了考证而考证。她看来,现在很多大学生陷入考证误区与盲区,考了一堆与自己职业规划无关的证。她分析,很多人有一种“手持一把牌,你想哪张我就出哪张”的想法,于是背负了太多考证压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0